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龄高压做人难 求医圆梦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9日报导】《母亲节谈少子化-做人篇》(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9日电)少子化议题发烧,有人不想生,有人却想生生不出来。国泰医院新竹分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林正凯说,台湾每6、7对夫妻就有1对不孕;他呼吁把握黄金治疗期,当妈妈不是梦。

随着晚婚、工作压力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不孕问题日趋严重。林正凯说,10年前约每10对夫妻有1对不孕,如今则是6、7对有1对。许多人以为“不孕症”就是不能生育,林正凯强调那是错误观念。临床认为,夫妻自然同房超过1年不能怀孕者,才算“不孕”,但这绝对不代表“不能生育”。

根据林正凯的案例统计,不孕夫妻中,真正有问题的比率还不到一半,在这一半当中,最后大约只有6成进入疗程,其余4成因为怕被贴上“不孕”标签而放弃;就算真正有问题的不孕夫妻,还是有超过9成的机会,可成功怀孕。

林正凯感慨,职场压力、家庭压力及小孩的教养问题,压缩现代妇女想生孩子的意愿。现代人普遍晚婚,刚结婚时薪水有限,总想冲刺到一定阶段再生小孩,不过,等有了经济基础,又面临高龄问题,“刚开始是担心养不起、不想生,但养的起时却又生不出来”。

生理上,20至30岁是妇女最佳生育年龄,31岁以后逐渐走下坡。他说,“现代人的生活型态和生育医学是背道而驰”。

台湾生育率创新低,每个妇女平均只生1个孩子,卫生署计划向内政部提案,拟补助人工生殖的费用,鼓励想生却生不出孩子的夫妻,也为低迷生育率注入活水。林正凯对此乐观其成,他说,临床上有些患者因为输卵管问题需要做试管婴儿,却因为经济压力只愿做人工受孕,不仅走了许多冤枉路,也错过黄金治疗期。

林正凯回忆,1名30多岁的患者在各家医院做了超过10次人工受孕,肚皮满是针孔,夫妻一起接受检查后发现,原来是先生的精虫问题,必须做试管婴儿,这名妇人在门诊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放声大哭,毕竟“过去的苦全都白挨了”后来改做试管婴儿,顺利怀孕。

不孕求诊路途漫长,有些人的问题很快获得解决,也有些人面临身心煎熬。林正凯说,曾有1名女性患者求诊时,皮肤苍白、眼眶发黑、表情忧郁,求子的压力让她几乎和现实脱节,好不容易做了试管怀孕,却在20周左右保不住孩子;林正凯回忆当时他在德国出差,接到这名患者的越洋电话,女子哭得泣不成声,让他相当感慨。

过了一段时间,这名女子在家人陪同下再次求诊,情况比以前更惨,必须一边吃药控制精神问题,一边做试管婴儿;所幸最后成功怀孕,再次见到,已是容光焕发。

相较其他县市,新竹市生育率较高,但林正凯说,竹科人面对的不孕压力也相对较高。根据他的临床经验,除了晚婚、职场压力大,穿戴无尘衣的高温环境、放射线、化学气体及药物等带来的职业伤害,也造成竹科男精液品质的下降。竹科不孕症夫妻的男性因素,似乎比一般不孕症夫妻占了更大比率。

经济压力让许多人不想生,但薪资相对稳定的竹科人却是没时间生。林正凯说,去年底和今年初发生金融风暴,全台堕胎人数增加,但根据他的门诊统计,不孕求诊人数却提高,不少竹科患者趁着无薪假接受治疗,和前年人工受孕约300例、试管240例相比,去年人工受孕约400例、试管300例,成长幅度约3成。

多年行医经验,林正凯说,几乎每天都有人在他的门诊掉泪,有的是高兴的哭、难过的哭,也有因为疗程撑不下去而哭。他感叹,每个人求子命运大不同,有些人很容易怀孕,也有人辛苦求子;有人积极面对,有人选择逃避,更有许多人是因为不清楚而做错了选择,以至于离生子之路更加遥远。

面对少子化,有些人不想生,却有人在求子路上跌跌撞撞。林正凯说,不孕夫妻真正有问题的比率还不到一半,即使真有不孕问题,透过治疗,超过9成可怀孕。他呼吁积极面对,把握黄金治疗期,当妈妈不是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