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诺贝尔奖主欧谢罗夫中大演讲 指导学生做实验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6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中坜报导)诺贝尔奖物理奖得主欧谢罗夫(Douglas D. Osheroff)9日下午在中央大学对近六百名大学生、高中生演讲“哥伦比亚太空梭意外与人类宇宙航行之未来”,他表示哥伦比亚太空梭的解体,与其中的材料“泡棉(foam)”有高度相关。欧谢罗夫虽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教授,但是平易近人,语言幽默,将严肃的物理原理及参与重大调查工作的历程,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与年轻学生沟通。

欧谢罗夫9日在中央大学有一整天的行程,上午参观中大物理系教授、中研院院士伊林的实验室,下午则提出他参与美国太空梭事故调查委员会的历程与实验结果,由物理系教授张元翰协助物理专业的摘要翻译与讲解。

哥伦比亚号太空梭(STS Columbia OV-102)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所属的太空梭之一。在2003年2月1日,在代号STS-107的第28次任务重返大气层的阶段中与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并且在不久后在美国德州上空爆炸解体,机上7名太空人全数罹难。

欧谢罗夫展示太空梭升空动态照片,发现太空梭外侧掉了一块泡棉,打中太空梭左翼前端的强化碳板。泡棉来自前端的两脚架,泡棉击中太空梭的速度是每秒240公尺,相当于来福枪子弹出口的速度。

工程人员看到发射影片有所疑虑,但管理阶层认为没有明显危险。后来工程人员曾利用私人管道联系国防部,希望透过卫星去拍摄太空梭受损的部分,国防部因而要求NASA转移飞行角度,但计划主持人认为此要求并未透过正常管道进行,拒绝让卫星拍摄太空梭受损部分。

事故意外发生后一天之内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委员都是安全方面的,包括两位将军、民用航空总裁等。调查委员都是政府人员,调查资讯不公开,后来美国国会要求必须有一位大学成员,因此欧谢罗夫加入了调查委员会。

NASA将“不正常事件正常化”,在哥伦比亚太空梭解体前两个月,就曾发生碎片打中太空梭事件,过去有七次类似事件,其中有五次发生在哥伦比亚太空梭。管理阶层经常接收到危险的警讯,但由于有经费来源的压力,会要求工程人员尽量配合管理阶层的决策。加上太空梭的建造经费与时间不足等因素,建造过程显得仓促。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