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瞧 艾未未》上市 畅谈艾未未艺术与维权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11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涔溪台湾台北报导)当艾未未因被当局追讨钜额税款发起的借款活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数百万汇款,让草场地258号(艾未未工作室)异常热闹!就在全球透过这个深具“维权”意义的行动艺术来了解艾未未的同时,台北倾向出版社在本月份发行艾未未第一本华文书籍《瞧 艾未未》,让人们更了解这位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的生平、艺术和维权。

此书编者、美籍华裔作家贝岭接受采访时表示,最早会有编辑艾未未专书的构想,是前瑞士驻中国大使、中国当代艺术重要收藏家乌利希克 (Uli Sigg)的提醒,“他跟我说:‘你应该写一本艾未未的书。’那时候我就想写或编一本。”真正让贝岭下决心要编这本书,是从4月份艾未未被捕广受国际关注后,“发现英文和德文有出版艾未未的访谈录、博客文集,但在中文世界没有一本关于他的书,作为他在纽约时代的老朋友,就开始有这本书的构想。”


贝岭在工作室接受媒体采访(摄影: 苏昭蓉 / 大纪元)

但由于当时艾未未在狱中,无法充分和其沟通、更无法作一本他的文集,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贝岭就决定将本书定位在“通过他人眼中的艾未未、友人眼中的艾未未、甚至亲人眼中的艾未未,将一个丰富及不羁的艾未未介绍给世人”。也因为中共的网络管控、电话监听,使得这本书的部“”文章未能获得相关作者的参与和修订,而书中的图片多取自网路,品质和清晰度不好,可是这些照片别具意义,这本书就是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诞生。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包括从北大荒、纽约时期、返回北京,第一部分谈的是艾未未的生平,收录了母亲高瑛谈“儿子未未”,当年在纽约东村与艾未未“厮混”的艺术家,包括中国导演冯小刚、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诗人严力等,谈艾未未在纽约东村的“那些烂事”,第二部分专注谈的是艾未未的艺术,从1978年组成星星画会到去年在伦敦泰德美术馆铺满1亿个葵花籽,第三部“”谈的是艾未未的维权,收录中国艺术家杨立才、作家冉云飞、公民记者周曙光、纽约法学教授孔杰荣、英国作家萨尔曼(Salman Rushdie)等人谈艾未未的艺术和社会的互动及影响。

阅读这本书,艾未未对不公不义事情的无可漠视、始终为弱势者说话、不轻易屈服的个性跃然纸上,贝岭认为,艾未未最后走上要为自己人生权利辩护、发言,并不令人意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个人反对派!”但是背后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至于,艾未未的艺术创作之所以受到英国、德国、美国艺术界的重视,正是因为他的艺术从美术馆走到了社会,“早期的行动艺术没有政治涵义,就是纯粹的行动艺术,后期的裸体艺术,例如《腾飞不忘党中央〉、《草泥马党中央》,是被中国可怕的现实感应出的行为艺术。对于艾未未最大的改变就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及杨佳案。”


倾向出版社贝岭收集艾未未在各国的报导资料 (摄影: 苏昭蓉 / 大纪元)

贝岭分析,在德国有东、西德分裂的经验,知道极权如何打压艺术家,而德国著名的行动艺术代表波伊斯,将艺术从美术馆走到社会,艺术对社会、政治的介入,视为是艺术家重要的成就,而艾未未之所以被英国艺术评论杂志《ART REVIEW 》评为百大艺术家榜首,就正是因为他的艺术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甚至改变了政权对艺术家的看法。

至于,北京当局对于艾未未高达1,500万的巨额罚款,艾未未的母亲原本打算拿北京的四合院来抵押,但艾未未决定停止“禁声”,并且向其支持者发出呼吁,表示愿意借款支付来自当局的税单及罚款,来自四面八方的借款迅速累积。贝岭说:“这是一场具有博奕意味的行动,结果会如何,大家都在瞩目。”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