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寻找古早味 黄婉玲花9年写书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 4日电)生长在台南的家庭主妇黄婉玲,以 9年时间走访各地,搜集36种古早味小吃资料、及多名老师傅的故事,撰写“寻找台湾古早味”一书,盼为本土饮食文化留下历史记录。

只因多年前侄子对她讲了一句“台湾哪有什么文化?”黄婉玲想起了小时候常在街头巷尾小摊子吃过、后来却很难再找到的小吃,兴起了探访、记录的念头,一投入就是9年。

黄婉玲说,像八龟寿桃、煎嗲这类小吃的制作手艺慢慢从市场消失中;芋冰、状元粿、油饭等比较普遍的,其实也有老师傅默默守着传统的本土味。

黄婉玲表示,她曾跟随网路上的知名度探访一家老店,对方大方接受采访,但她却意外发现对方为了增加食品口感而掺入化学添加物,此后,她除了凭自己的记忆外,便坚持到市场、庙口,从老一辈的人身上找线索。

她说,很多老师傅只做固定份量、为老主顾服务,也不爱出锋头,要找到已经不容易,说服他们接受采访更是挑战。

黄婉玲多次发挥“缠功”,几乎每天带着小礼物上门求教,挖出了不少古早味手艺,也听了很多老师傅们的故事。

黄婉玲说,有时一卷采访录音带要整理2、3个星期,情绪陷在受访者的故事里,一边写文章、一边又哭又笑。最后虽把书写完了,但也有很深的失落感。

她表示,许多人把搜寻美食看成流行的一部分,只重视在哪里吃,不会想到其背后的饮食文化。老师傅们不希望成为一时的流行,而是希望有传承的机会,却大多敌不过潮流演变。

黄婉玲指出,她记录的是这些古早味小吃制作过程中的精神,不是为他们促销,因此书中并未明确指出受访者的店号、地址,也希望借着出书,让老师傅们有受重视的感觉。不过,书正式出版时,还健在的受访者只剩2人,让她相当心酸。

她说,没办法让他们都亲眼看到书,但能为这些消失中的古早味留下历史记录,也算稍有安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