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要路也要护 公路总局力图兼顾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4日报导】阿塱壹古道系列专题(3)(中央社记者魏纭铃台北4日电)为回应保护阿塱壹古道的呼声,公路总局把台26线公路规划改为“山线凿隧道开发、距离海岸线200公尺以上、无路肩道路”。1名官员说:“就是要让破坏生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台26线安朔到港口段的公路开发案,交通部公路总局第3区养护工程处副处长徐积圆,自民国95年起即全程参与此案。

他说,地方(屏东县牡丹乡与台东县)提出有就业、就医和就学的交通需求,而且已通过环评,做了环差分析,身为公务执行单位,工程不能不做,除非上级指示,否则很难说停就停。

对于开路影响生态环境,他说,公路总局计划将台26线屏东县辖内路段改由山线凿隧道开发,距离海岸线至少200公尺以上,考量不让游客逗留,将标准双向路宽12公尺改为9公尺无路肩道路,就是要让破坏生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赞同开路的当地民众也认为,台26线旭海连通台东后可带动垦丁、恒春的观光人潮,对牡丹乡而言,有了直达公路,就学、就业和就医等都能更快速。

环评专案小组会议主席台湾大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研究所教授李培芬说,专案环差会议开了6次,环委能做的就是监督开发单位保护生态。

李培芬说,此案有条件通过中明列规范,要求开发单位在施工前,须做到生态保育措施计划、人工养滩计划等,藉由机制促请开发单位,将生态保育列为优先考量准则。

李培芬也解释,一个已经通过环评大会的环差案送交专案会议上,对环评委员而言,说穿了只有“过”或“不过”两个选择。如果委员选择“不过(修改的方案)”,公路总局依民国91年原计划规划路线,对环境生态伤害会更大。

美国生态保育之父李奥波(Aldo Leopold)曾说:“一件事要是倾向保存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与美,便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

尽管公路单位绞尽脑汁,要让破坏生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环评委员费力监督开发单位保护生态,通过一条伤害较小的路线。问题是,开路是以人为主的旧思维,并非以生物为中心,如果做了就错了,再怎么修来修去,会对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