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 证实:吃保健食品后更想吃大餐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5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曜宇台湾高雄报导)吃完保健食品后,是否会产生今天可以少运动或是来顿大餐之类的想法?台湾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邱文彬今年初刚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证实这项普遍的心理倾向。该报告不仅将刊登在《心理科学》期刊,也广泛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

这项研究报告名为:“Ironic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Illusory invulnerability created by taking dietary supplements licenses health-risk behaviors.”中文可译作:“保健食品不可预期的影响:服用健康食品造成保护假象,而授权行使有健康风险的行为”。此报告探讨人们是否因为服用膳食补充品后造成心理上形成健康保护,进而从事危害健康的行为。

研究动机来自邱文彬的日常生活,他表示:“有同仁表示今天早上有吃多种维他命,因此,不选有机便当,可以吃炸鸡腿!”、“父亲在电话中提到:现在每天都有服用维骨力,因此较少到老人活动中心运动!”

同时邱文彬回顾文献,惊觉“保健食品的使用与大众健康的提升并没有存在对应的关系!”他指出,美国人2009年花在膳食补充品的金额已超过1000亿台幤,而小小的台湾在2009年也超过700亿元。“讽刺的是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却没有相对应的提高!”

邱文彬于是构思两项实验,一为透过以安慰剂取代健康药丸,经由隐瞒与明示的对照方式,进行运动性活动、享乐性活动,以及对于吃到饱自助餐的渴望性调查;另一项则以“计步器”进行是否愿意刻意绕路步行调查。

结果都发现,以为自己服用健康药丸的测试者,对于饮食较不节制,并倾向选择享乐性活动;而步行测试前虽已阅读走路有益健康的报导,却仍宁可“舍远求近”,运动量明显减少;相对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剂的人,在饮食选择及运动上,就朝向比较有机及多走几步的选择。

邱文彬表示这可以解释成典型的“节食-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dieting–overeating vicious cycles ),人们一旦服用保健食品之后,会自以为建立了健康信用(health credentials),进而产生错误的知觉:误以为不会受到健康危害,因而授权自我放纵的行为。


实验证实吃完保健食品容易形成一种“健康信用”的错误认知,进而放纵口欲或少运动。(摄影:李曜宇/大纪元)

类似这样的心理影响其实很多,中山大学校长杨弘敦就说:“富不过三代也是一例。”因为知道家中有财产,造成保护心理而不断挥霍;邱文彬也说,有统计指出黑人奥巴马当选总统,美国社会却降低对于族群公平政策的支持,因为白人认为已经为黑人付出,在种族议题方面可以缩减。

中山大学指出,这将是第一次《心理科学》采用完全由国内学者研究之报告,同时也受到华盛顿邮报,ABC News、BBC World等等众多国际媒体争相报导。但邱文彬也表示受到“美国健康食品协会”的抗议,认为实验人数局限少数人,不足以代表大众;但却受到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的重视,将参考报告类似警语印在相关健康食品上。

至于报告是否定成健康食品的成效?邱文彬则表示,这项研究不是在讨论健康食品的成效如何,而是在探讨服用后造成的一种心理影响。相反地,他鼓励在服用后不要忘记还是要保持健康生活,才能有加倍的保健效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