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弱智社会?中国人为何不爱读书

人气 98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6月03日讯】(新纪元周刊记者李佳采访报导)日本管理学专家大前研一去中国旅行发现,中国人爱去的地方是按摩店,而不是书店。他认为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成为发达国家的希望渺茫。中华民族曾被称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何以演变到今日的局面?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与苏东坡的“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似有共鸣。

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都能认识到阅读对人成长会产生很大影响,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或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中华民族之所以称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华夏子孙是一个好学、勤奋的民族,中华儿女为书而乐、而苦、而生、而死,几千年来流传着书与无数的名人志士的不解之缘。然而今天,这一切却不幸真的成为中华民族逝去的历史了。

《华尔街日报》最近发表〈中国在走向低智商社会吗?〉的报导说,全球著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的大前研一在中国旅行时发现,中国人爱去的地方似乎是按摩店,而不是书店。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花在读书上的时间不到十五分钟,还不到日本人的几十分之一。大前研一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今后成为发达国家的希望渺茫。

大前研一在2009年出版《低智商社会》,指出现代日本人阅读量下降,不爱思考,不爱向政府提意见,集体智商下降,导致社会上出现种种“笨蛋现象”。

且不说大前研一得出的这个结论对与否或太绝对。先来看看近年来中国人读书的情况。

大陆人读书年均4.25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在4月24日公布了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0年中国18周岁至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25本。”

对比其他国家,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俄国人为55本、以色列64本。美国计划达到每年每人读书50本,中国国民人均阅读图书却不足5本。从上列数据中,中国大陆人读书很少。

50万人一家公共图书馆

再看看图书馆的设置率和覆盖率。据相关资料,美国平均不到2万人一个公共图书馆,英国为1万人,法国2.2万人,日本平均3万至4万人,而中国大陆50万人才有一家公共图书馆。

在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中显示,中国18岁至70岁国民接近六成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同时有六成以上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调查还显示,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0.9%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7.1%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55.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早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6年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就曾显示: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六年走低,认同“读书越来越重要”的比例降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

国人的娱乐 麻将上网看电视

在中国小城镇,麻将馆和网吧称得上是最繁荣的娱乐业,一个万来人左右的小镇,有四、五十个麻将馆,四、五家网吧是常事。麻将馆白天黑夜几乎都客满,参与者有农民、生意人、退休老干部、教师、医生、国家公务员等,甚至很多教师趁中午休息也要玩两把。可以说,不论文凭高低,不分男女老少,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看电视。

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大多数都在玩游戏聊天。阅读的学生甚少。

中国出版不自由 内容受限制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郑义在接受《新纪元》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人读书少与中国的传统历史文明是很不相符的,这是个很奇特的现象。在历史上西方人称自己是野蛮人,尊称中国为礼仪之邦,中国人为读书人。尽管古时没有现在对各民族读书多少做统计对比。但人们可以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中西方的各种评价中看到,中国是个喜欢读书的民族。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炒家时,在很多荒僻的农村里都会发现很多藏书。

郑义认为:“缺乏出版自由,书的内容题材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是国人读书少的很主要的原因。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书大家都不爱读,那些追求享受、娱乐、物质,怎样发财以及性等方面的书籍很畅销。”他表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堕落。当局并不希望人们在精神上有所开拓或启悟,因此营造一种物欲横流的社会导向。”

郑义提到,目前有关中华民国的书籍受到欢迎,因为在中共几十年的压制下,有意识形态上的禁锢,政治上的封锁,老百姓大多不了解当时的历史,有关民国史,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国民党抗日卫国战争史,蒋介石宋美龄等等这一类的书就很畅销。

原山东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主任孙文广也认为,中国人现在不爱读书,一个关键原因可能跟中国的书不好看有关。

“大家对书没有兴趣。中国的出版是在中共严格的掌控之下,出版要有一个审批的制度,稍微有一些新思想,不同见解的书籍就被禁止出版。”孙文广对自由亚洲电台说。“现在中国的书没有什么可买可看的。全是共产党选出来的那一套。很多书不让出,看书少,智商就可能会下降,或者制造一个低智商的社会。”

那么,高智商社会有哪些特征呢?《华尔街日报》〈中国在走向低智商社会吗?〉的这篇文章表示,高智商社会应该有思想独立、成熟的规模化个体群,有强烈的公共意识,有创新的想法,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大于对信息的需要。

读书功利和实用性目的强

中国的教育制度造成中国人读书少,读书太功利。郑义指出,中共建政以来,把人当成共产党完成某种社会工程的一种工具。只教给人技术,成为一个好工具,教育的使命就完成了。实际就是把青年当工具培养而没有当作一个人来培养,这样工具化的教育,使人对书的需求就大量减少,因为你只需要看专业书籍就可以。

“而对于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知识性等书籍有广泛阅读的人才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郑义认为。

现在的中国人家里除了为子女买书外,藏书并不多,家长自己读专业书。年纪大的读些养生、占卜、年青人读些武侠言情、漫画之类。读书很功利,考试书店就很多,中国图书市场70%都是教科书教辅资料。


合肥一母亲为即将入学儿子购买教科书籍。(AFP/Getty Images)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由于生存压力巨大,中国国民读书的功利和实用性目的也越来越强,知识性目的越来越减弱。追求消遣性和娱乐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现在有些书店也作了改变,不像过去那样按照专业放书,而是把所有流行的书放在一起。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教育心理与管理系主任蓝云教授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中国人读书很可能不是出于一个求知的目的,而是非常实用主义的目的。所以,中国人可以很用心的读对他很有用的书。但一般来说不是真出于一个求知、求真、求善的目的来读书。所以在读书的动机上中国人是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尤其是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把读书作为一个敲门砖。那样我们的读书确实是没有很高层次的追求。”

有调查显示,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没有时间成为阅读率下降的最重要原因。但郑义不这样认为,他表示,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活节奏也很快,比如日本、美国人每天忙忙碌碌,拚命干活,这并没有成为他们不多读书的理由。

在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以及一些其他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看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是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鲜有看书的人。

在日本,专门有出袖珍版书,便于携带。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何清涟曾到日本数次,每次在地铁或者乘新干线,她总能看到日本人安静地坐在车上看书。一位日本友人告诉她,她的著作《中国现代化陷阱》日文版就是他利用上下班坐火车的时间,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看完的。

何清涟还形容在美国逛中文书店,会觉得自己进了品味非常恶俗的书摊,除了化装美容生活类之外,就只有各种传记,还有一些似真似假的揭密书籍。

读书不仅给人知识还有幸福

生活在美国多年的郑义感受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教育差异很大。美国的学校培养学生是全面性的,按学生意愿自由发展的导向。学生的阅读面非常广,在高中时期对世界各种名著就已有大量涉猎,学校非常鼓励读书,读书好的学校在社区和城市里会受到高度的表彰。

“读书不仅给人带来知识,而且给人带来幸福。你的眼界开阔,思维、情感也会更丰富、生活多姿多采。”郑义表示。

他举例:“在中国大陆有不少人退休后,生活会变得很乏味,时间没地方打发,因为人没有价值了,人就是一个工具,思维心境单项而贫乏,他的价值只能表现在为政府为公司去工作的基点上,而自己个人的生活却往往很枯燥,实际上就是这个工具没有利用价值了。”

“但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当他退休离开具体的工作后,他的生活会是丰富多彩。人生会有新的奔头,爱好文学的人,可以在阅读中需找精神力量和理想,生活很有意义。对艺术很有修养的人,他会去听音乐、欣赏画展等等,人性获得充实和发展,这就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而中共片面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思想贫乏的人,中共的读物,它的教育方向也并不鼓励大家去多读书,尤其是中共不喜欢的书,使人能全面发展的书。这应该是中国人读书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没前途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我们的知识和人性都是要在阅读中得到教育和启发,不读书的民族和没有文化的民族差别是不大的。”郑义表示。

“一个民族是否有前途,不是指你眼下多么的有钱,而是在于你这个民族是否生活得很幸福很自由,有丰富的创造能力,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一定是没有创造能力的。”

“美国西方的教育很成功,培养了人们在年轻时就有对知识和真理追求的精神,他们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他们有对世界好奇和探索人生奥秘的追求。这样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活跃的充满创造精神的民族。”◇

本文转自第225期【新纪元周刊】
http://mag.epochtimes.com/gb/227/9418.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相关新闻
纽时﹕新书揭露谷歌中国矛盾
耿和投书纽时:中国政府还我丈夫高智晟
《纽时》书评:中国一胎化政策的冤魂
律师行老板:我马上要去读中国历史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