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转型 台DRAM厂生存之道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建中新竹10日电)台湾DRAM产业再次面临存亡危机,工研院IEK产业分析师彭国柱认为,在制程技术落后,设备老旧下,DRAM厂应寻求转型,避开与三星正面竞争,才是生存之道。

台湾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产业曾因拥有每月50万片12吋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4成左右,与三星(Samsung)及海力士(Hynix)等韩系厂商旗鼓相当,在全球DRAM产业占举足轻重地位。

政府2008年推动DRAM产业整合再造时,成为美光(Micron)与尔必达(Elpida)等美系及日系厂商极力拉拢的对象。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IEK)产业分析师彭国柱认为,当时是台湾DRAM产业整合再造的最佳时机。

只是政府的产业整合再造计划挫败,尽管国内DRAM厂曾随着产品价格翻扬,得以短暂获利,但去年下半年DRAM产业景气再次急转直下,各厂再度面临严重亏损,台湾DRAM产业在全球地位也日渐式微。

除华邦电已退出标准型DRAM市场,力晶也决定跟进淡出标准型DRAM市场,南科及华亚科也同时展开转型,跨足利基型记忆体与行动记忆体等领域。

力晶与尔必达合资成立的DRAM制造厂瑞晶电子,目前已成为尔必达持股过半的子公司。茂德更是面临无法正常缴息的困境。

根据集邦科技调查,今年第1季台湾DRAM产业全球市占率仅为10.5%,反观三星市占率已攀高至39.9%,海力士也达22.9%,韩系厂商全球市占率已高达64.1%规模,差距已明显扩大。

彭国柱表示,DRAM是一个以规模取胜的产业,成本是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成本又是取决于制程技术。由于三星是一个好斗的企业,因此,国内DRAM厂唯有制程技术领先三星,在成本上具有优势,才能对抗三星的价格竞争。

缺乏自有开发技术能力是国内DRAM产业发展的一大弱点,彭国柱说,尽管DRAM厂分别与美光及尔必达合作开发技术,只是技术导入时间仍落后原厂约半年,况且需负担庞大权利金,竞争力自然薄弱。

由于制程技术持续落后三星,加上设备老旧,彭国柱认为,国内DRAM厂唯有转型,避开与三星在标准型DRAM市场正面竞争,才是求生存之道。

彭国柱说,如华邦电近年在转进编码型快闪记忆体(NOR Flash)及行动记忆体等领域后,目前得以维持稳定获利;旺宏在NOR Flash与唯读记忆体(ROM)领域发展,同样有稳定获利表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