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到户外多活动 莫让忧郁症成为慢性病之首

人气: 5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10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郁玫报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10月公布资料显示,全球目前约有5%的人口患有忧郁症,表示超过3亿5,000万人正受忧郁症折磨。专家预测至公元2030年时,全球忧郁症总人数将打败心血管疾病与爱滋病,跃升成为慢性疾病的首位。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精神科詹佳真医师表示,人若长期处于压力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负向思考模式来看待所有人事物,陷入恶性循环中,因此面对压力时不能一昧压抑,要了解压力来源及学会应对。而正向思考的展现,就是遇到挑战或挫折时,产生“解决问题”的企图心,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战。因此可以透过练习来增加“正向思考”的念头,例如:培养正念的语句、搭配幸运图像、每日睡前记录或回顾今日发生正面的人、事、物,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

常到户外活动有益身心健康
根据澳洲的一项研究发现,常到户外从事中度至激烈运动的青少年比较开心,而且健康状况与社交功能比将时间花在电视或电脑的同侪佳。此篇研究已发表于今年7月的《儿科医学期刊》(Pediatrics)。

此研究从2004年开始,一直进行到2009年,询问1,216名澳洲青少年花在户外运动和室内活动的时间,包括用电脑当作消遣和做家庭作业。受访者在12岁时首次接受调查,然后是5年后。研究问卷包括23项与健康、身体功能、自我价值、同侪关系和学校等有关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花较多时间阅读和做功课的青少年,其学习成就较高;比较活跃的青少年则在社交功能和同侪关系上得分较多;平常不太运动,又花许多时间坐在电脑前的青少年,则较易感到孤单和害羞。

依照整体研究评估,青少年每天平均花3.3个小时打电玩、看电视或从事其他久坐的活动,仅花2.1个小时做运动。自认为健康状况最好的青少年比活动力最低的同侪,每天平均多花2.5个小时运动或做激烈的活动。

运动产生脑内啡能改善情绪
耕心疗愈诊所院长林耕新医师对此研究的结果表示认同,因为运动的确有助于身心健康,但是对于想建立运动习惯的人,总是以怕累或懒来为自己找理由。他说,累的时候,才更需要运动,就像他自己在看完诊之后,也会出去走走路、做做运动,因为运动后产生的脑内啡等物质,都是可以改善情绪,帮助精神变好。

林耕新提醒,运动是好事,但对于忧郁情绪较重,或是重度忧郁者,往往连出门都已经很困难了,若再过度的鼓励、提醒,反而可能造成他们更大的压力,因此还是应该视每个人的状况来拟订运动计划。

同侪一起运动有正向影响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组主任叶雅馨表示,上述的研究是一项工程较大的追踪研究,但在因果关系上,仍不适合做太多推论,其中提到不太运动、花许多时间在电视前与较易感到孤独、害羞,目前无法确认其互为因果。但是青少年阶段除了上课及需要的学习课程外,剩余的时间本来就有限,如果能够彼此鼓励多花一点时间运动,特别是需要与同侪一起进行的球类运动,自然就会降低坐在电视或电脑萤幕前的时间,对于体能与同侪关系都会有正向的影响。

鼓励培养运动纾压的习惯
叶雅馨鼓励青少年培养运动纾压的习惯,可以从男女生对运动的看法做不同规划,例如:不论男生或女生,“维持身材”多是大家运动的主因,但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可见女性对于透过运动来“维持身材”的需求高于男性。而从运动项目来看,男性以球类为主,女性则是以走路为第一优先,因此可以针对不同性别来设计规划喜爱的运动,帮助青少年找到自己有兴趣的运动。

叶雅馨建议,对于政府与学校方面,则可多举办竞争性较低但富团体性、有乐趣的体育活动,营造丰富而多元化的环境,让民众逐渐喜欢运动,愿意参与运动,并鼓励参与或创立相关体育性社团,依此建立持续运动的习惯,以减少忧郁症人数的成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