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行健:不为政治服务 用清醒心观世界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6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林依珊综合报导)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昨(8)日在台湾师范大学专题讲座,他说,20世纪发生这么多灾难的原因是意识型态作怪,文学应超越意识型态,不为政治服务,文学家最好的位置是社会边缘,用清醒的心观世界。

高行健8日上午以“跨越”为题,在台湾师范大学发表约30分钟专题演讲,吸引300多名师生聆听。他从21世纪回顾20世纪,强调走入21世纪,要丢掉意识型态,文学艺术不要沦为政治主张的宣传品。

高行健说,政治就是权力争夺,政治可以让人发疯,让基本的人性丧失掉,像法西斯主义、民族主义也是意识型态,都是为政治服务。

他认为,要清醒认识意识型态,像是当时社会主义宣称要营造“乌托邦”,却导致俄国内乱,到毛泽东推行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这都不是自然界所发生的现象。

创作首先“丢掉意识型态”,从真诚出发,不要重复上一辈的路。他表示,他已在小说《一个人的圣经》中对文革完整交代,目前大陆写文革的书都没如此正面触及核心。

高行健演讲后还接受台师大表演艺术所所长夏学理提问,文学和政治要如何维持“美感的距离”、龙应台等作家是否该任政府官员等。

高行健并未给龙应台任何建议,他只表示,文学家从政是个人选择,作家最好的位置,是在社会边缘,才能保持清醒,介入政治,难免成为牺牲品或宣传品,中国的例子太多。

他举曾任中国大陆文化部副部长的作家夏衍为例说,夏衍是个好作家,但从政时帮南京公安局焚毁3000多册古籍,这就是文化人当官的苦处。

但文化人从政也有好的例子,像是法国戴高乐总统时期,作家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出任法国文化部长,就对文化艺术做出贡献,拨了很多经费给文化界,也没有成为政治宣传品。

台师大6日举行“遇见高行健”大师座谈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分享获奖小说“灵山”创作过程,受到师生热情欢迎。(中央社)

高行健认为,文学艺术家不从政,不代表不关心社会,而是站在社会边缘的位置,用清醒的心来看社会。

“作家他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但他至少可以在社会的边缘,我以为作家最好的位置是在社会边缘。”

“我心目中的文学艺术是清凉集,清醒地观世界,对世界提出质疑,而不是否定世界,也不是投入政治,不像中国鲁迅为政治热血服务,这是不好的。”

(责任编辑:吴宇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