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高教技职分流 务实致用是关键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许秩维台北15日电)随着专科、技术学院改制,加上评鉴未与高教分流,使科技大学转而追求论文数量,技职逐渐学术化。但技职目的在于培养实务人才,因此技职体系想闯出一片天,务实致用将是关键。

早期的技职教育重视实务课程,为的就是及早培养衔接职场的人才,但近年来,技职教育却有学术化现象。

日前监察院曾对技职教育学术化的不良影响提出纠正,并点出台湾推动教育改革后,技职教育日趋学术化,对技职的教学发展、产业互动等,造成不利影响。

而评鉴制度也是影响技职教育学术化的幕后推手。除了一般大学紧追在论文数量后,接受同样评鉴制度的科技大学也不能免俗。

亚都丽致集团总裁严长寿就曾忧心指出,台湾技职教育出了问题,将不会读书、想早点学一技之长的机会都抹杀了;而科大评鉴还是用一般学术评鉴,比多少博士学位和论文发表篇数,使技术师资被迫去修博士学位。

虎尾科技大学校长林振德也感叹,台湾高教膨胀很快,很多专科从技术学院又改制成科大,因应改制需求,得增加师资,只好从普通大学延揽,因此技职有段时期的作风和思维转变,渐渐失去早期技职教育的务实特色。

他也提到,虎科大曾有一段时期也面临瓶颈,幸好处于转型时,仍有不少实务经验的教师,学校也试着重新检讨策略,虽然研发是国际趋势,但科大应该把焦点放在应用研发,而不是基础研发,确定务实的目标后,也帮助虎科大重新找回定位。

为了重新改善技职教育学术化的问题,教育部长蒋伟宁认为,实用化和学术化的目标要明确,技职应该重视务实致用,高教则倾向学术化,既然从高中、高职就开始分流,到了大学“没有再合流的道理”。

“经费有导引作用”,他也指出,教育部规划典范科大计划,努力为技职争取每年新台币20亿元的经费,就是希望让技职看到目标和方向,鼓励技职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而高教和技职应各自发挥专长,追求学术和应用领域的卓越。

近年来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也反应学校所学和职场衔接有落差。技职体系和一般大学的资源、教育目的本就不同,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保留原有优势,强调实务和应用,再去求创新或研发,如果本末倒置,失去自身优点,反而会顾此失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