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蓪草民俗工艺重生 森林复育启动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9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在塑胶文明尚未开展之前,日常生活的用具大多由植物材料做成,几乎被遗忘的“蓪草”据记载,在日据时代曾大量外销大陆作为纸张原料,被广泛应用在绘图艺术创作上。为重新拾回这一兼具环保与文化艺术的经济作物,由科博馆与蓪草文化艺术工作室合作推出的“蓪草重生特展”,集结国内外的蓪草创作与收藏,正在科博馆植物特展室展出,弥足珍贵。

“哇!怎么会有洁白的髓心从木杆跑来?”由新竹县泰雅尔族部落永续发展协会在现场演出通脱髓心,及蓪草纸的制作过程,看到只用长长的刀就可削出薄可透光、表面柔顺触感细致的纸张,让人称奇。因其髓心看似保丽龙,除作为中药,还可运用在美劳、针垫、纸和浮标等用品。

曾任前原民会副主委阿栋优帕司说,蓪草生长在千公尺以上的山区,是泰雅族重要的房屋建材,具良好的防火功能,抽出髓心后的外壳,可以烧火、还可当作水管引水,是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作物。他说,3年前,开始在山区进行复育工作,希望先从环保概念出发,未来能创造经济上的价值。

策展人严新富博士表示,压扁后用水画过就会凸出来呈现浮雕效果,剪剪捏捏又变成栩栩如生的花朵。这么令人啧啧称奇的台湾植物跟工艺传统,现在却已逐渐被遗忘了。

“蓪草重生特展”包括蓪草产品、蓪草纸花艺术作品,以及来自美国、菲律宾、法国、澳大利亚及台湾当代国际蓪草创作,现场还有国外超过百年的蓪草画作收藏,难得一见。

特展也搜罗包括蓪草植株、蓪草纸制作流程及使用工具、蓪草纸造花艺术,及来自国内外的当代蓪草艺术创作,其中,一幅超过百年的十九世纪蓪草画,弥足珍贵。另外还有跳脱传统细致画工的当代作品,也令人耳目一新。

(责任编辑:罗令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