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浪漫或浪费 轻轨争论迄未休

十字路口的港都轻轨系列5-5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6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淑芬、陈亦伟1日综合报导)高雄捷运至今亏损,使得高雄市政府建设轻轨围绕争议。具欧洲都会风情象征的轻轨,在台湾却始终徘徊在“浪漫”与“浪费”之间。

轻轨列车因运量与造价不若重运量的地下铁系统,早年被市政规划者与民众视为次级品。但随资讯发达,民众看到欧洲轻轨电车展现的都会风情,才慢慢开始有了转变。到2010年,向交通部提报、但未核定的轻轨计划高达14条,包括新北、高雄、桃园、新竹、苗栗、台南等。

实践大学建筑设计系副教授李清志曾撰文称建轻轨是“路面电车复兴运动”。李清志认为,以古根汉美术馆闻名的西班牙北方城市毕尔包(Bilbao),沿着河岸建构轻轨捷运,串连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等景点,带动的不光是交通,更是深度的文化。

轨道运输在台湾引发讨论,主要在于路权型式。依世界相关城市的前例,轻轨路权可概分为三种,一是A型路权,即专用路权,是高架兴建的轻轨系统;二是B型路权,即在部分路段可供其他车种共用的混合路权;三是C型路权,即全部路权皆可与其他车种共用。

台湾都会因地狭人稠,采用地铁或A型路权过去一直是主流思维,如台北捷运。B型或C型路权,无可避免面临的是习惯上的改变,有人认为汽机车已够多,还来个电车争道,这还不包括可能取消路边停车位、限制车流等问题。目前高雄兴建轻轨,还面临高捷严重亏损的殷鉴,给了反对者有力的理由。

交通部运输研究所运输经营管理组组长王穆衡说,高雄市住商混合度高,市民上班交通时间平均不到13分钟,影响了搭乘高捷的意愿。高雄兴建轻轨初期也许可能亏损,但仍不能轻忽轨道运输带动都市重生的潜在影响,这需要拉长时间纵深来观察。

兴建轻轨在台湾,不只是系统本身,也牵涉用路习惯、都市意象营造等条件的配合,更可能牵动整个都市、路廊的重生。究竟是浪漫还是浪费、务实还是务虚,有待时间及先行推动者来印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