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学生差异拉大 课程弹性有必要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6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17日电)十二年国教课纲争议不断,国文、数学学者站出来捍卫时数。然而,随着就近入学观念兴起,近年高中学生程度差异逐渐拉大,适度减少必修课,挪出时间依兴趣和能力选修,越来越有必要。

十二年国教总纲草案中,研拟减少国文、英文、数学的必修学分,改为选修课;以高中数学为例,学分数变成16至24学分,学生可自行规划课程。

然而必修学分减少,触碰了各科“本位主义”的敏感神经,没人愿意自己所属的领域被删减,抢救国文联盟率先跳出来捍卫国文时数,中华民国数学学会也连同多位中研院士发起连署,要求维持高中数学必修24学分。

对此,负责研拟课纲的国家教育研究院,仍坚持透过减少必修、增加选修的方式,赋予课程弹性。国教院副院长曾世杰表示,十二年国教推动后,个别高中收的学生,程度差异将拉大,不宜再沿用过去一套教学的模式。

新北市三重高中校长陈瑛姗表示,教育当局鼓励学生就近入学,升学制度也有利,三重高中属于社区高中,今年也能透过直升收到会考5A的优秀学生。她推估未来,各校收的人,程度差异势必越来越大,“不会再只有1、2个PR值差别”。

三重高中英语教师褚淑美曾让学生填写意见卡,同一堂英文课,有人觉得上太慢,有人觉得上太快;统一内容、进度的上课方式,会让优秀学生觉得无聊,弱势学生则是跟不上,丧失学习动机,结果一整堂课下来,一堆人都在打呵欠。

面对课纲变革,褚淑美认为,基本能力一定要相当的时数才能支撑,因此仍要维持一定的必修学分;但弹性选修也有必要,有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加广,有的则是加以补救。

褚淑美表示,有些学校对选修课反感,原因是“跑班”教学的难度相当高,要打散5班的学生在同一时间依程度、兴趣跑班教学,必须把5班的英文课都排在同一时段,也就是至少需要5位英语教师;人力调派、课程设计上,需要校方积极协调和配合,不仅老师压力大,对行政人员也是一大考验。

东吴大学英文系教授林茂松表示,在维持总学分数的原则下,他支持适度减少必修、增加选修,把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有的人学莎士比亚,有的人学职场英文,学校也可据此发展特色。

林茂松建议教育主管单位透过“中央厨房”的观念,设计好各种不同的课程,让学校各取所需且有所依循,减轻个别教师备课的负担;另外,也需设计好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定期管控学生的程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有成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