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夺命病毒Ebola 你了解多少

林燕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08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燕综合报导)今年2月份以来,在西非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爆发有史以来最夺命的传染病——Ebola(音译埃博拉,也称伊波拉)病毒,有1,300多人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严重致命疾病,被评为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Biosafety level)4级,比2003年中国大陆爆发的SARS还高一级。

埃博拉病毒不可不知的五件事:

●1. 本轮疫情规模创埃博拉历史之最

早在1976年在非洲就出现了埃博拉,并在过去30多年间,断断续续出现复发,都集中在中非地区,在非洲西部几乎没有出现过。本次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疾病,许多最早染病的人都没有出血性热的症状,造成医务人员误诊,加上公共卫生系统反应延误,以及政府的刻意瞒报,结果造成这个不可收拾的局面。

从今年2月以来,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公告已确诊1,323例感染病例,其中有造成729多人丧命。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陈冯富珍(Margaret Chan)已发出警告,“疫情正渐渐失控,如果不马上投入更多力量,可能导致患者大量死亡、经济遭到破坏的灾难性后果。”

●2. 一些患者仍然存活了下来

尽管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可能高达90%,但卫生官员认为当前的死亡率在60%以上。那些在第一时间得到医疗护理的人群,幸存比例更高,但现在还没有疫苗或治愈方法,都是依靠隔离、以及加强患者免疫力入手。

全美顶级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西(Anthony Fauci)说,埃博拉疫苗有望最早在明年七月可投入使用。这种预防性的疫苗已经在猴子体内试验成功,从9月开始志愿者人体试验。他还劝告公众,不用担忧两位被感染的美国医生回国,他们会受到非常安全的处理。

●3. 埃博拉症状看似其他疾病

据WHO称,埃博拉感染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和咽喉痛,很难将埃博拉和疟疾、伤寒症或霍乱区分开来。

潜伏期时尚不具传染力,一旦出现症状就表示具传染力了。埃博拉的潜伏期可持续2天至21天,不具有传染力,随后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目前,该病毒只能用实验室检验方式确诊。化验结果常常包括白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肝?升高。

要注意的是,只要患者血液和分泌物中带有埃博拉病毒就仍然具有传染性,这一作用时间将持续61天。

●4. 埃博拉只能通过体液传播

埃博拉病毒在显微镜下的显像,属于丝状病毒,通过血液、汗液、呕吐物、尿液、唾液或精液传播。(图/世界卫生组织)

埃博拉病毒不能通过空气传播。只有在接触了感染人群的体液(包括血液、汗液、呕吐物、尿液、唾液或精液)才可能感染上埃博拉病毒。专家称,病人在患病之前没有传染性,即便开始出现一些症状,也不具有高度传染性。但一旦病情非常严重且不太可能四处走动的人最具传染性。

有人担心跟疑似埃博拉病毒携带者乘坐同一航班,怎么办?事实上埃博拉在乘客间传播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它不是空气传播。

但建于该病毒的潜伏期长,在刚开始的几个星期,没有任何患病征兆。美国疾控中心(CDC)已发出通告,所有医生都要高度注意,及时发现埃博拉的早期征兆,并询问病人最近的旅行史。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拨打电话给疾控中心,疾控中心会隔离病患及家人,以确保他们没有感染病毒;同时确保给医院工作人员、包括维修工人配备特殊的防护装备,以免受到感染。

●5.避免接触是预防最简单办法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高危人群包括医疗工作者,接触埃博拉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群,接触患者尸体、送葬及安葬的人士;在丛林里接触动物死尸的猎人;免疫能力较弱、或存在潜在健康问题的人群,也更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尽量避免前往上述疾病爆发的区域是最直接有效的。

■ 在有病例的地区避免接触果蝠、猿猴等野生动物。如需接触动物则应戴手套及穿着合适衣物。食用动物制品(血液或肉)前应煮熟。

■ 避免直接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唾液等。如需照顾病患者,应配戴个人防护配备如口罩、护目镜、防护衣,及手套等,并且不要重复使用。
=====================================

埃博拉病毒回顾

1976年,埃博拉在苏丹、刚果首次爆发,当年报告602例疑似病例,造成369人死亡。

1994-96年,在加蓬、刚果再次遭遇埃博拉疫情小爆发。

2000年,乌干达出现425例埃博拉疑似病例、造成224人死亡。

2001-2003、2007以及2012年间,一直有埃博拉患者的小规模出现。

2014年2月起,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出现大规模的爆发。如果疫情无法控制,则邻国科特迪瓦也面临疫情威胁。

7月27日,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美国公民帕特里克‧索耶(Patrick Sawyer)因感染埃博拉去世。据说,死者之前看望过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姐姐,尽管他自称没有跟病患有亲近的身体接触。消息一播出,立刻引起“病毒是否会扩散到西方国家”的关注,并有专家警告埃博拉可能通过航空游客跨越国界传播。

7月28日,美国疾控中心负责监督非洲爆发的伊波拉疫情发展的官员表示,致命的伊波拉病毒传播到美国的风险极低。但两位在利比里亚的美国救援人员已被检验对该病毒呈阳性反应,近期将陆续返美,接受全方位的隔离治疗。

7月29日,一直走在治疗埃博拉疾病前沿的药理学家谢赫‧欧玛汗(Sheik Umar Khan)因感染该病毒去世,生前曾成功治愈数十名病患。他所在的埃博拉治疗中心之前已有3名护士因感染身亡。

7月31日,美国疾控中心告诫美国公民避免因不必要原因前往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并计划在8月派遣一支50名由疾病调查人员、实验室专家、卫生沟通专家等组成的队伍,参与WHO控制疫情。此前,CDC已派遣12名工作人员在这一地区帮助追踪疫情、搜寻病例并对可能感染者进行确认。

7月底,美国各地的机场员工都接受了埃博拉病毒防护培训,包括如何发现伊波拉携带者的早期征兆(发烧、喉咙痛和肌肉无力)等内容。如在肯尼迪国际机场,有纽约市疾控中心防疫队护卫,准备随时对那些即将进入美国海关的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

(责任编辑:丽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