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用树轮研究气候变化 找出影响春雨因素

台大地质系教授沈川洲(图)参与的跨国团队研究台湾大雪山树轮,发现温室气体增加使中太平洋型圣婴强度逐年明显,降雨也减少;若气候模式不变,恐使台湾春雨减少,旱象恶化。(台大提供)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7年06月01日讯】台大参与的跨国团队,研究台湾大雪山树轮,发现温室气体增加使中太平洋型圣婴强度更明显,降雨也减少,若气候模式不变,恐使台湾春雨减少,旱象恶化。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特聘教授沈川洲参与的跨国团队,利用台湾大雪山红桧树轮纤维素的氧同位素纪录,重建“中太平洋型圣婴”的历史。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中太平洋型圣婴的振荡幅度与强度,是过去8个世纪以来最明显的时期,造成台湾春雨减少,而中太平洋持续异常高温也改变夏秋季太平洋台风的生成与路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 )”。

研究团队表示,太平洋赤道地区东风盛行,而东太平洋含丰富营养盐的底层冷水上涌,吸引鱼群聚集,造就渔业的发达,当东风减弱,甚至转吹西风,东赤道太平洋上涌的底层冷水变少,海水温度上升,鱼量减少,使当地渔业受到损失,因为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秘鲁渔民称为“圣婴”。

圣婴现象往往造成全球各地灾难,但对台湾气候的影响则各有说法,研究团队指出,相较于上述的“东太平洋型圣婴”,另一种型态的“中太平洋型圣婴”,较局限在赤道太平洋西部与中部发展,西风仅会从西边吹到太平洋中部,造成中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上升,对台湾降雨有较大影响。

沈川洲指出,过去曾研究8个中太平洋型圣婴年,发现南亚与西太平洋3、4、5月的春雨会明显减少,根据中央气象局资料也显示,台湾各地至少短少20%,但仅仅数十年观察,不足以了解长期中太平洋型圣婴的演化,及对台湾长期降雨的影响。

为了更了解长期演化,研究团队于2008年在大雪山钻取共29棵红桧树芯标本,分析其中16支树轮纤维素的氧同位素纪录,重建中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与中太平洋型圣婴从1190到2007年,共8个世纪的变化历史。

结合现代资料与前人气候模拟,研究团队发现,根据大雪山树轮纪录显示,近20多年来,中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显着升高,是中太平洋型圣婴在过去8个世纪中,强度最明显、振荡幅度最激烈的时期,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数十年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不断上升,导致中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升高所引起。

沈川洲指出,如果气候模式不变,未来中太平洋型圣婴现象,受人为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影响,很可能会再加剧,台湾春雨也许会继续减少,假若如此,入春后迟缓的降雨将使旱象更恶化,而夏季台风的形成与侵袭台湾的秋季台风概率也会相对增加。(转自中央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