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筑墙治水患vs.超大蓄水池 都市面临防灾新课题

高市府水利局主办的“北屋排水改善暨滞洪池公园工程”,荣获2017年高雄市建筑园冶奖。(高雄市政府提供)

人气: 18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7年06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怡欣台湾高雄报导)(2016)年底到今年初的冬季是史上最热冬天,过年期间气温高达27、28℃,去年全台均温24.4℃更创下史上最热纪录,难以捉摸的极端天候型态将是未来常态,气候变迁是人类无法回避的课题。很多人都感觉到,近年来强烈台风与短时间强降雨明显增多,不是暴雨、就是干旱,人们不断平衡与大自然相处法则,并以各种手段修正环境策略,降低灾害损失。

气候变迁对都会区影响甚钜,台湾有近八成人口居住在城市,都市硬铺面取代过去到处可见的农田、埤塘等天然透水空间,极端气候考验城市调节能力,打造防灾“韧性城市”已是当前重要课题。

雨太大排不及 高雄准备好了吗?

去年的梅姬台风让高雄旗美一夕变成水乡泽国,市长陈菊前往勘灾。(高雄市政府提供)

去年梅姬台风挟带惊人雨量,百年一遇的水灾,让高雄诸多地区泡在水中,部分沿海地区海水倒灌、爱河感潮带涨潮造成市区淹水,旗美地区降雨量超过百年重现期,一夕间变成水乡泽国。检讨原因,高雄市政府表示,因雨势又急又快,原本排水系统瞬间无法负荷导致水灾。

去年的梅姬台风让旗山、美浓地区大淹水。(高雄市政府提供)

成功大学防灾研究中心主任谢正伦表示,现今降雨经常超出工程设计标准回归期,为了保障民众身家安全,高雄有必要重新检讨城市防洪强度。

都市急遽发展  治水方针走老路?

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县市合并后的人口将近280万人。过去百余年来,随着高雄港区开发与重工业群聚,人口快速移入,土地大量开发,都市化导致农田、埤塘、湖泊与排水路快速消失。近年来,高雄饱受淹水之苦,潭美(2001年)、莫拉克(2009年)与凡那比(2010年)等台风都造成高雄重大水患。

去年强台不断,惊人雨势造成高雄市区严重淹水,图为梅姬台风造成鼓山区厚生里被污浊黄水淹及膝盖,里长欧瑞清涉水指挥交通。(高雄市政府提供)

中央自2006~2015年,从民进党政府时代提出8年800亿元“易淹水地区水患治理计划”,后有国民党执政提出6年600亿“流域综合治理计划”,高雄在这两期治水计划共申请核定180亿元经费,用于拓宽排水路、桥梁增高、兴建滞洪池等,整治前易淹水地区面积约8,116公顷,整治后改善淹水面积3,568公顷,但是“梅姬台风还是淹惨了”。

谢正伦表示,后续还得持续投入百亿维护预算,两期工程已发挥相当功效,但仍未尽其功。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高雄的治水方针?

气候极端,旱涝不均情形在都会区情况严重,现代治水该有哪些因地制宜的创新对策?谢正伦表示,过去台湾治水采“防堵”策略,人与水之间筑起泾渭分明的水泥墙,降雨经常超过工程设计标准,人工建置的排水设施已不足以应付天然灾害,还破坏景观,阻绝非汛期时民众亲水权利,且修缮成本高,都市环境也因此缝缝补补,变得不甚美观。

“灾害在进化,治水观念也要进步。”谢正伦认为,过去“高市治水纲要计划”诸多策略未考量极端气候因素,随着“超过排水系统防洪标准降雨”课题出现,高雄地区中长期水患治理计划应朝强化系统间整合(如道路与排水系统的整合)、土地利用调适、迳流分担与出流管制,都会区开发须努力克服用地取得问题,都市防洪规划以排水渠道系统调整,配合滞洪设施来加以推动。

高市府水利局主办的“北屋排水改善暨滞洪池公园工程”,荣获2017年高雄市建筑园冶奖。(高雄市政府提供)

前瞻水环境建设  高市提200亿计划

今年行政院推出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其中水环境建设编列2,500亿元(占总计划28%预算),打算从2017至2024年,目标改善淹水面积200平方公里、每日增加10%约100万吨日常供水,恢复河川生命力及亲水永续水环境,水利署指出,台湾面临的气候变迁挑战特殊,在2015年经历严重的枯旱,同年也因苏迪勒台风造成台北大停水,“再不做就来不及了!”

“水环境建设”子计划“县市管河川及区域排水整体改善计划”预算共720亿元,高雄市提出规模200亿元的竞争计划,列出104件约85亿元改善排水工程。

高雄市水利局总工程司韩荣华指出,高市辖内诸多排水系统仅2、3年防洪标准,此次提报104件中,有29件针对雨水下水道提高防护到5年重现期。但是,面对时雨量80、90毫米的急降雨,很轻易的就超过雨水下水道10年重现期标准,不断提高防护标准也追不上越来越极端难测的天气。

他表示,除了提高防护标准,市府也采取微滞洪、再生水厂、补助绿屋顶和中水回收系统、建筑滞洪池共构等同步进行,多管齐下解决水利问题。

打造水绿城市  美丽景观亦能抗灾

2009年莫拉克风灾后,水利署针对都市计划区淹水问题,提出流域整体治理规划,以“迳流分担、出流管制”重新检讨土地恢復对雨水之天然蓄留功能,增加入渗、减少迳流;并进行出流管制,超过设计基准之迳流,设法分担于流域内,打造不怕水淹的城市。

谢正伦认为,防水城市也可以是美丽城市,治水除了考量水的物理特性,还要考虑生态文化景观,“防灾又漂亮,才是高雄需要的治水策略”,滞洪池有助水环境营造,透过适当规划,除了可治水防洪外,亦可有生态景观、绿化及水质改善等附加功能,微型滞洪池利用都会区既有土地营造滞洪空间,将有可能减低短延时强降雨的致灾风险。◇

成功大学防灾研究中心主任谢正伦表示,城市防灾与美丽可以并存。(李怡欣/大纪元)
文藻外语大学梅姬台风后,校园淹水超过半楼高。(高市水利局提供)

责任编辑:叶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