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父孙中山赴台仅存纪念遗址“梅屋敷”探幽

【大纪元2018年11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陈安综合报导)饶有中国庭园之美的逸仙公园,坐落于台北车站东侧约180米处。园内的国父史迹馆,即是国父孙中山先生于1913年赴台时下榻之旅馆“梅屋敷”(迁址重建)。这里是国父赴台唯一仅存之纪念性遗址,台北“中山区”也由此命名。

逸仙公园内的国父孙中山铜像。(陈安/大纪元)

在小小的园区里,建有大门牌楼,入口处可见国父孙女孙穗芳女士于2011年(中华民国建国百年)捐赠的“国父铜像”。

逸仙公园鸟瞰图。(国父纪念馆

园内以中国江南庭园造景的概念,种植梅树、黑松、龙柏、葫芦竹等长青树木,搭配凉亭、曲桥、假山、水池,石道两侧园地更遍植开花植物,有白和粉红两色的梅花点缀期间,盛开时散发出香气,增添庭园之清雅氛围。

逸仙公园内的凉亭。(陈安/大纪元)

坐落园林里的史迹馆,陈列孙中山先生相关文物资料和照片等,如国父于1913年所题“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1924年所题“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壁上陈列国父所题“博爱”字幅及珍贵黑白历史照片。

国父史迹馆。(Ianbu/Wikimedia Commons

房内木质方桌和坐垫则是保存国父于1913年下榻台湾时的摆设,里头还有国父于1910年在美国旧金山使用过的西式办公桌椅、梅屋敷原有的吊灯。

国父史迹馆展览室。(国父纪念馆

园内的碑亭里头,更有先总统蒋公1954年亲题的碑文──“匡复中华的起点,重建民国的基地”。

先总统蒋公亲题的碑文。(陈安/大纪元)

对比四周车水马龙的车流,逸仙公园有如喧嚣市中心的一方净土,园内木制史迹馆及日式回廊,在现代化高楼大厦的环伺下更突显浓厚的历史风情。

逸仙公园内的廊道。(陈安/大纪元)

在梅花绽放时节,总吸引游人驻足于此,发思古之幽情,遥想当年那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大时代背景。

国父下榻“梅屋敷”背景与经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国父孙中山先生创建中华民国,隔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3日,国父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接任。

1913年袁世凯违背民国建立初衷,国父发动二次革命讨袁,革命军却被袁击败。

袁世凯资料照。(公有领域)

1913年8月,国父偕同胡汉民等离开上海,南下广东,打算再度讨伐袁世凯。中山先生行至福建马尾时,日本福州领事馆武官告知广东局势有变化、前去有危险,建议乘船赴台,转赴日本。

于是中山先生8月5日化名为汪国权,与胡汉民等随员二人,搭乘“抚顺丸”秘密赴台。

当时由台湾总督派员接待,中山先生下榻于日本人大和宗吉所经营高级旅馆“梅屋敷”,还曾为旅馆主人与其弟亲书“博爱”、“同仁”四字作为纪念。

国父史迹馆展览室。(国父纪念馆

国父此行因日本人警卫森严,所以知道的人甚少。台湾总督为避免得罪袁世凯,特地派人沿途照料,形同监视。由于日警戒备森严,国父居留数日即赴基隆搭船再度赴日本筹组中华革命党,继续讨袁革命事业。

此为国父第二次去台湾,据较为详实可靠资料记载,国父共赴台三次。第一次为1900年赴台策划惠州起义,第三次是在1918年,意在“宣传主义,唤起民族意识”。

梅屋敷之更迭

梅屋敷与梅花。(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

“梅屋敷”,意为盛栽梅花木林的旅店,约建于1900年,当时由新竹州移来古梅木200株栽作梅林。约三千坪宽广的庭院,环境清雅幽静,逐渐增建,兼营料理,成了日据时期台北最繁华的日式酒家。当时旅台的日籍官员、仕绅巨贾,常聚集于此休憩宴会。

1946年以原址建为“国父史迹纪念馆”,1983年因台北市区铁路地下工程,往东北方向迁移约50米,于1986年国父诞辰纪念日(11月12日)竣工,并于隔年2月底完成庭园工程,同年国父逝世纪念日(3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

2007年,国父史迹纪念馆更名“国父史迹馆”。

逸仙公园里的梅花。(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

台北市中山区的命名

后人为纪念国父此次赴台,不仅成就了逸仙公园,也更替了此地的行政区名称(1945年9月)。

台北市中山区公所资料显示,中山区名称由来即为国父在“梅屋敷”休憩;为纪念国父缔造民国之伟业,故将此区域命名为“中山区”。

有机会到台北车站候车或接送亲友,不妨留出片刻闲暇,移步这景致幽美又具历史意义的小庭园,换换心情再出发。

国父史迹馆后的花朵。(陈安/大纪元)

 

参考资料:《台北 国父史迹纪念馆巡礼》、《国父年谱》、《中山区志》、《中山文化采风录》、孙中山学术研究资讯网”、“中山学术资料库”、“台北市政府网站

责任编辑:苏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