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菜亦药话山药

刘小山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9日讯】

山药鲜品作菜,干品入药, 倍受人们宠爱。说起山药的名字﹐还有一段“三易其名”的遭遇。

山药,原名“薯蓣”,是因其形、味与食用薯类近似而得名的。唐代有个皇帝叫李豫,“豫”与“蓣”同音,为避讳皇上,“薯蓣”只好改名“薯药”了。后来,又碰上个皇帝叫赵曙,“曙”又与“薯”同音,“薯药”又只好改名为“山药”了。

山药的干品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也叫淮山药或淮山。研究发现,山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粘液质、胆碱、淀粉脢及碘质,还含皂★(弋+甘)、维生素C等。其中所含的粘蛋白质在体内水解为有滋养作用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而所含淀粉★(酉+每)有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作用。

中医认为,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的功能。《本经》记载,山药“主治伤中,补虚赢,除虚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别录》说它“止腰痛,治虚劳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山药能作为食品也是因为它平补气阴,不热不燥,又不腻胃。

临床上,山药最常用于脾虚食少,倦怠泄泻等的治疗。因其平和,故脾气虚、胃阴虚均可使用,治脾气虚乏力,常配白术、人参同用。被广泛应用的参苓白术散,即是山药配人参、白术、茯苓、莲子、扁豆、薏苡仁等制成,专治脾虚泄泻。治胃阴不足、口渴食少,多配玉竹、石斛、麦冬、乌梅、神曲等。此外山药能补肺气、养肺阴,若配以党参、麦冬、沙参、五味子可治肺虚喘咳;又能补肾,配熟地、山茱萸、苏子等,治疗肺肾双虚之虚喘。

山药平补阴阳、滋暖涩精止带,故与不同的药物配合,能治各种遗精、滑精、带下、遗尿、尿频等,如著名的知柏地黄丸、固精丸、完带汤、缩泉丸均含有山药。

山药又以补肺脾肾三经之阴见长,故能治消渴病,即糖尿病。常配以黄耆、知母、天花粉、葛根等,临床应用有确切效果。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过年佳肴:山药烩海参
重庆泻山泥活埋90人
玩具大王全家 警贴身保护
香港强奸疑犯庭上态度傲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