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共对港人粗暴引欧洲民意反弹 欧盟转强硬

图为2019年11月17日,防暴警察出动两架水炮车、一架装甲车进入香港理工大学清场,并向学生发射催泪弹。(孙明国/大纪元)
人气: 99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1年09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常怀仁台湾台北报导)欧盟近期对中态度转为强硬,并持续强化友台力道。专家解析,欧盟之所以态度翻转,除了中共对待香港的手段粗暴,引发欧洲民意的反弹,以及中国经济衰退,对欧洲的诱因减弱,所以欧盟寻求和台湾合作,更关键原因是在于,这是欧洲的民意所趋,未来欧盟必须在市场与人权之间做出选择。

有别以往经济亲中国、政治亲美国的立场,欧盟近来对中共态度转趋强硬,欧盟先喊停了谈判7年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近期又在讨论“国际采购工具”(IPI)草案,一旦条约通过,未来中国公司在欧盟国家的公路、桥梁等公共采购合约中,将失去竞争资格。据估计,欧盟每年的公共采购市场规模约有2兆欧元(约新台币64兆元)。

而在政治方面,欧洲谴责中共、力挺台湾的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包括欧洲议会逾60位议员反对中共霸凌,并强调台湾在国际社会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欧洲议会近日甚至提出“欧盟-台湾关系与合作议案”草案,提议将欧盟派驻台湾的官方机构正名为“欧盟驻台湾办事处”,鼓励成员国与台湾强化交流,并敦促中共停止破坏台海稳定等。

对于欧盟的全面转向,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郑钦模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分析,以往欧盟的主要国家依赖中国市场,可是美中贸易战后,中国产业链不断外移,所以中国市场已经不如以往。

中国市场变小后,欧洲也希望和台湾加强合作。郑钦模认为,中东欧国家赠送疫苗给台湾,除了回馈台湾之前赠送口罩、防护衣等物资,其实更希望能与台湾进行更多的经济合作。

郑钦模说,目前德国、法国依赖中国市场,所以希望跟中国持续合作,可是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不是,他们的投资多来自台湾。根据美国杂志《外交官》分析,捷克是台商投资的第四大目的地,而中共报复立陶宛,或许就是要阻止这些国家跟台湾交流。

不过欧盟转向的关键原因在于,中共对待香港的做法过于粗暴。郑钦模表示,香港跟欧洲在政治、金融等方面有紧密的连结,而中共违背《中英联合声明》,并在香港强推《国安法》,造成欧洲对中共的看法有很大的转变,另外战狼外交、对澳洲的报复、加拿大的人质外交,使欧洲不再信任中共。

中共推“17+1” 中东欧并未获利

立陶宛于2012年时加入“中东欧国家-中国合作”的“17+1”合作机制,并于2021年5月时退出。立陶宛外交部长蓝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和中共合作并未带来好处,并称“17+1”是中共用来分裂欧盟的机制,敦促其它欧盟成员国也离开这个合作机制

台湾战略模拟学会研究员何澄辉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分析,中共意图分离欧盟成员的共同价值和立场,故透过经贸往来,影响并透过这些国家来获得进入欧盟的“桥头堡”,从而扩大中共影响力,但中东欧国家最大的利益是加入欧洲的经贸市场,所以开始对抗中共。

何澄辉补充,中共自认为是新兴强权,想拉拢经济实力薄弱的中东欧国家,最终目标则是进入欧盟,并借此获取欧盟的技术、利益,所以欧盟认为这是一个经济侵略、侵蚀手段。

远景基金会执行长赖怡忠则说,中东欧国家发现“17+1”并没有预期的效果,而且落差非常大,因为中共在欧洲的投资有97%是在西欧国家。另外,中共以政治理由对特定欧洲国家采取经济报复,加上美中贸易战,所以欧盟将中国认定为在经济上是处于“竞争”状态,但是在气候议题可以“合作”。

对于立陶宛因友台而遭中共报复,而欧洲议会、欧盟会员国公开力挺立陶宛,郑钦模表示,这个趋势除了说明中共的“一中原则”已经衰败,也代表了欧盟经过多年整合之后,已有一套机制解决问题,这是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等欧洲国家心向欧盟的原因。

郑钦模分析,这些国家也不想单独去面对中国,因为中国是大国,中东欧是小国,大小差太多,所以由欧盟去谴责中共的人权、不遵守游戏规则、破坏国际准则等问题,以塑造团结的欧洲,共同面对中共在国际社会脱序的行为。

市场与人权陷两难 欧盟必须抉择

欧盟外长博雷利(Josep Borrell)于7月30日时表示,欧盟在美国跟中国之间会更接近美国,但不代表会与美国一致,欧盟要找到自己的立场,不论是香港、新疆问题,都不太可能会导致欧盟与中国经济脱钩。而德法两国元首于7月6日与习近平对话,盼能重启《欧中投资协议》。

郑钦模认为,此举是在走钢索,欧洲以往被诟病只为利益,而对中共的人权问题视而不见,因为民主国家有一般人和资本家的民意要平衡,但德国大选即将到来,此时正是未来候选人提出愿景的关键时期,是时候要做出具体的决定了。

郑钦模表示,目前德国的多位候选人都表示,要对中共更加强硬,并认为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对中政策已然“过时”,尽管希望跟中国合作,但是内部民意不允许,日前德国民调已证明,德国宁愿经济受损也要对中强硬,所以作为传统民主国家的欧洲,势必要顺应民意。

郑钦模坦言,以前市场诱惑大,所以他们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中国市场已经不如以往,而且人权问题恶名昭彰,欧洲政治人物会很难取舍,特别是大选前,尽管德法希望跟中国合作,但是民意走向必须考虑,所以未来主导欧洲的对中政策的,是整个欧洲民意。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