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当态度变为尺牍?” 横山书艺馆新生代群展

桃园市文化局副局长王丽娟(左3)、策展人王焜生(左1)、参展艺术家黄俊嘉(左2)、策展人兼艺术家江柏萱(左4)及策展人兼艺术家刘星佑(左5)合影。摄影 眼福映像。(桃园市立美术馆提供)
人气: 85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2年10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桃园市立美术馆(以下简称“桃美馆”)举办2022年度横山书法艺术馆“策展征件”,为鼓励富有时代精神或历史意义,具创新观点、议题、形式、内容的书法艺术展览策划案。本次由新一代的艺术家、书法家组成策展团队“多元成展”,策划“当态度变为尺牍?书写–往返–语境–性别–迷因”。参展艺术家为王千华、江柏萱、何景窗、洪韵婷、柏巧玲、许炯、倪灏、张嘉哲、叶乙麟、蔡宗祐与刘星佑(依姓氏笔画排序),即日起至12月26日于横山书法艺术馆展出。

策展人兼艺术家柏巧玲(左1)、王千华(左2)、张嘉哲(左3)、何景窗(左4)、江柏萱(左5)、刘星佑(左6)合影。摄影 ANPIS FOTO 王世邦。
策展人兼艺术家柏巧玲(左1)、王千华(左2)、张嘉哲(左3)、何景窗(左4)、江柏萱(左5)、刘星佑(左6)合影。摄影 ANPIS FOTO 王世邦。(桃园市立美术馆提供)

尺牍即今人所认知的书信,是传递文字讯息的媒介。从竹简、木牍到纸张,随着历史的演变,尺牍不只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表露情意、彰显精神性的象征,因此展览焦点也从“什么是尺牍?”转向“尺牍可以是什么?”,间接叩问“书法可以是什么?”。本展更将尺牍作为一种媒介,可为当代艺术提供了更具流变性与创造性的批评,而本展也企图让“尺牍”成为书法艺术的事件,藉由作品探照书法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视野。

倪灏 收割站。摄影 ANPIS FOTO 王世邦。图片提供 桃园市立美术馆。
倪灏 收割站。摄影 ANPIS FOTO 王世邦。图片提供 桃园市立美术馆。(桃园市立美术馆提供)

展览的脉络下,以策展“书法”的视角进行对话与诠释,希望以书法外在元素介入,进而延伸出创作上的各种可能性。其中参展艺术家的养成背景并非全然与书法有关,部分展品创作时并未以书法为动机,而是在还有些善于书写的创作者,刻意不以笔墨纸本的形式参展。

主视觉。
主视觉。(桃园市立美术馆提供)

由新生代的艺术家、书法家组成策展团队“多元成展”,透过跨域的养成背景,各自诉诸宽阔的创作形式和语汇,以探讨尺牍的样貌,如水墨、喷漆、纸本颜料、拼贴、现成物等复合媒材,以及摄影、录像等现地装置,其中,部分展品于创作时并未以书法为动机,更有善于书写的创作者,刻意不以笔墨纸本的形式参展。本展从倪灏〈收割站(文具店抽象)〉出发,展开书法及尺牍在当代的意涵探索,其将纸上的笔画线条加以“摹刻”,并用多层重叠的方式托底和装框,点出“手写”在当代日常的实践。

何景窗〈结婚书约〉以书法创作见证台湾婚姻平权的历史时刻,也将看似私密的手写进入公共议题的视野;柏巧玲〈关于里尔克〉以传统的尺牍形式,透过句子的摘录与书写,回应自身当下的处境与心境;蔡宗祐〈屁孩〉则藉自身在教学现场的观察,以喷漆手法写出学生游戏的密技和相约暗语。

参展艺术家藉由“尺牍”探索家族与私密记忆,成为书法艺术的事件,并延展当代媒介上流动的对话作为创作思考。刘星佑〈我的父亲母亲系列—地址不再有效〉尝试把文字书写在回访祖居的影像上,传达对家族史的遥想;江柏萱〈数牍在线〉以网路即时通讯软体的对话为题材,展现其中与传统尺牍相应的特征;张嘉哲〈记忆链流〉将收集而来的群众笔迹,制作成强调线条与结构的陶片副本,再用机器学习来模拟意念书写,直探汉字书写的未来想像;王千华〈角质增生〉将情绪转嫁于纸上,描述那些遗留、易忘却真诚的话语。

桃美馆表示,本次展览命题具备深入发展的潜能,并带有浓厚的实验性,展现了艺术家与书法家以“尺牍”为名的当代反思,试图探索更贴近日常的生命经验,引发新世代的共鸣。邀请观众一起于展览中往返对话与讯息,走入流动的书艺实验。◇

责任编辑:李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