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赖清德提净零5大策略

启动2次能源转型 推数位与绿色产业双轴转型

图为宜兰清水地热发电厂地热井。(Outlookxp/维基百科)
人气: 43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4年04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旻洲、张原彰台湾台北报导)准总统赖清德22日宣布,上任后将推动“净零转型五大策略”,包括启动第二次能源转型,加速地热、氢能、生质能和海洋能等再生能源开发,推动数位与绿色产业双轴转型,并形塑净零永续绿生活,政府将建立国际资讯顾问团、各产业技术服务团队等。

准总统赖清德资料照。
准总统赖清德资料照。(宋碧龙/大纪元)

“5% Design Action”于22日举办“地球解方2024永续设计行动年会”,赖清德以录影方式,公布上任后的净零转型五大策略。

赖清德表示,随着世界各国提高对2050净零转型的重视,政府责任也日益增大。净零转型的任务迫在眉睫,唯有加快脚步、与时间赛跑,才能因应世界趋势,同时强化台湾永续发展的竞争力。

赖清德表示,近年台湾打下良好基础,若能善用资讯及通讯技术(ICT)产业优势以及金融业实力,面对气候变迁挑战时,就能弯道超车成为国际新典范。

会加速地热、氢能等绿能开发

他也宣布,上任后将积极推动净零转型五大策略,第一、他将启动第二次能源转型,建立智慧共享的绿能战略,包括加速地热、氢能、生质能和海洋能等再生能源开发,将台湾的绿能运用极大化;同时透过碳捕捉、碳封存手段,加快减碳速度,建立低碳、安全、智慧、共享的能源新结构。

第二、他将推动数位与绿色产业双轴转型,也就是以智慧与净零科技双轴带动产业发展,成立净零创新科技平台,建构智慧能源、推动绿色制造,扩大循环经济;也将建立本土绿色金融,完善碳排放资讯揭露、强化永续金融业务,并透过碳定价与市场机制,加速产业低碳转型。

第三、形塑净零永续绿生活,透过零浪费低碳饮食、友善环境绿时尚、节能绿建筑、低碳运输网路等方式,以服务取代购买,经由全民对话沟通,落实低碳生活。

政府会当净零转型最强力后盾

第四、政府会作为净零转型最强力的后盾,具体做法包括建立国际资讯顾问团、建立各产业技术服务团队、数位服务平台,以及定期公布净零相关行动指引,协助产业低碳转型,降低产业冲击。

第五、他将推动“不遗落任何人”的公正转型,面对净零转型,台湾各行各业,必然有相对需要的产业、个人,政府一定要全部都照顾到,不能遗落任何产业、任何一间公司、任何人。

赖清德强调,根据凯度集团洞察报告,虽然有84%消费者向往永续生活,却只有27%的人积极改变行为。如何以更创新的方法、更具人性的制度设计,努力缩减价值与行动的落差,让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不用付出太多代价,就能轻易落实永续生活,期许透过这场年会,“为地球找解方、为永续找方法”。

彭启明:会跟各界沟通碳定价

另外,气象专家彭启明内定520出任环境部长,他22日出席“日本、美国、欧洲的绿色转型(GX)战略对全球净零行动的影响”线上讲座时表示,担任环境部长是一项艰钜挑战,净零排放目标是很重要一环,有人说这像“不可能的任务”,尽管如此依然要继续努力尝试。

彭启明说,未来要落实气候科技,但从科技到商转有许多环节要克服,除了政策支持,还要民间投资参与,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需要各领域共识,未来他将尽可能与各界多沟通。

谈及碳费、碳税等规范,彭启明表示,减碳是必须的,收碳费是以减碳为目标。他支持目前的政策,但环保团体、工商团体对于价格或未来国家碳定价的走向不是很明确,上任后会和各界多沟通。

彭启明22日也在脸书表示,他已与环境部长薛富盛联络,并积极听取环境部业务内容,针对各界关心议题,会专案深度听取报告,必须在520就上手。自己在上任前不方便发表各种政策想法,会专心在准备工作上,不方便有太多公开活动。

他说,也将拜访环保朋友请益,他跟大家一样一天只有24小时,时间非常急迫,但他承诺在未来几个月内,一定会和大家好好聊聊。

彭启明表示,他也看到律师陈长文、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谢英士在媒体投书对他的期许,他对此非常感谢;也很清楚他将面对冲突与两难,如何汇聚大家的意见、整合成行动,势必要有新方式。

薛富盛22日受访时也表示,彭启明已经和他联络,也要求各单位主管安排时间,向彭启明报告业务状况。

薛富盛认为,接下来在政策推动上应该能无缝接轨,会尽力协助彭启明了解环境部业务;也请全体部内同仁配合新部长施政理念,让他能全力发挥,让环境保护及相关业务推动更上一层楼。

环团:碳费应于520前制定完成

不过,关于国内碳费费率,环境部原预计在今年第一季拍板,但至今却尚未公布。环团22日发布联合声明提出,碳费费率应于520新旧政府交接前制定完成。环团建议,碳费费率应从每公吨500元起征,2022年韩国的碳交易价格来到每公吨540元,新加坡今年起的碳税也增至每吨570元。若台湾碳费费率起征价过低,不仅无法反映外部成本,也无法达成良好减碳成效。环团表示,应尽速公布碳费相关子法,包括:碳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等具体细则,及相关执法机制和监管机构的建立,完善碳费制度配套措施;碳费费率审议会的会议纪录也应公开,让社会监督。◇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