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儿少疯短影音 有人在乎看到什么?

人气: 41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4年05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报导)YouTube、Instagram和脸书(Facebook)、X(Twitter)、TikTok(抖音)等推出15秒~3、5分钟短影音,透过算法推波助澜,让儿少手机滑不停。儿少在短影音看了什么内容?受到哪些影响?做了哪些事?学校、家庭怎么面对短影音“疯”?

近20年来,从YouTube到脸书、IG、Tiktok(抖音)陆续发展短影音。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医师赖柔吟说,短影音容易刺激大脑酬赏系统回路分泌多巴胺,让大脑习惯较高强度影音讯息刺激,就像雪地滑雪橇习惯走固定路径,大脑会习惯寻求类似高强度、有趣、新奇、好玩,可获得更强烈感受的刺激来源。

她进一步表示,面对比较无趣、枯燥的日常活动,大脑不会获得立即回馈,孩子更难提起兴趣或花更多心思在上面。再加上算法的加乘,短影音不停的提供儿童、青少年喜欢、感兴趣的主题。由于掌管儿童、青少年情绪中枢虽已长好,但冲动控制脑区却还没成熟,面对刺激与诱惑难帮自己踩刹车,容易倾向用短影音来消遣娱乐、处理负面情绪,当习惯透过短影音获得快乐后,更容易成瘾。

中央大学客家社会学系兼任讲师黄文珊指出,儿少透过眼睛观看短影音,会刺激、影响大脑前额叶皮质发展。大脑前额叶皮质,主掌人类认知灵活性(认知弹性)、冲动控制、前瞻性记忆等功能,攸关日常生活与工作表现。

“前额叶皮质平均要到25岁才会发育完成。”黄文珊表示,短影音会造成生理上的破坏,就是大脑前额叶皮质层发育不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没办法专注,容易躁郁,情绪无法控制。临床发现很多小孩,可能有过动倾向,尤其近20年来,忧郁、躁郁等病例太多,跟前额叶皮质发育不完整或没有正常发育有关。

“尽管TikTok短影音的纵向研究数量还不够多,但儿童的大脑发展要到20多岁才会发育成熟。频繁观看短影音,确实会对他们的脑部造成影响。”美国麻州大学医学院儿童精神科副教授葛瑞芬(Jessica Griffin)说。

天啊!短影音破坏力……

短影音除了引发儿少模仿风潮,外界忧心带来影响包括专注力下降、数位上瘾、传播错误跟虚假讯息、隐私以及算法问题等。

黄文珊说,短影音造成专注力下降且没有耐心。有句话说,现在视听众专注力变得跟金鱼一样,只有9秒钟。老师上课讲解,最起码可能长达5~7分钟,学生对此比较没有耐性。且因为专注力低,没办法让自己沉静,处理情绪能力也跟着降低。

短影音数位上瘾问题,跟使用者介面(UI)设计有关。黄文珊以手机介面设计为例,手机介面用了很多人类认知行为实验结果,她直言,“所有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你成瘾。”

“不是只有短影音会传播虚假讯息”,黄文珊指出,任何数位媒介都有机会传播假讯息。只是短影音运用青少年的无知、对社会等没有精准、独立判断思考能力,造成青少年争相模仿,背后推动影片的人动机是问题。

关于个人数据搜集、隐私,黄文珊说,牵涉平台经营者道德底线。只要上网,所有的行为、数据都会被搜集,如果拿来改善产品、服务品质,那是好事,可是如果在极权国家,就会被拿来监控舆论、打压异己、敌情探测,或监控使用者讯息。而最被人诟病的,则是部分科技巨鳄出卖使用者数据换取利润。

黄文珊也提到,算法初期是协助数位产业、数位平台经营者搜集、了解使用者的习惯、喜好,然后改进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但现在注意力经济盛行,算法已成帮助平台经营者留住使用者的工具,使用者黏在平台上越久越好,留住注意力就等于Money。算法被人觉得可怕的原因,是背后的机构、管理者使用方式,牵涉经营道德。

危险挑战:昏迷、吃药、死亡天使

根据报导,网路社群中为了刺激流量、吸引注意,许多分享的内容会涉及危险、无知行为,如昏迷挑战(以绳子勒脖子挑战憋气)、服食大量药物(镇定剂、苯海拉明、吸喷剂)挑战、死亡天使挑战等,引发儿少争相模仿。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统计,至少有80人因参与昏迷挑战死亡,包括许多未成年儿童。

赖柔吟表示,受欢迎的短影音及影剧,就是要拍摄、剪辑挑起人们的兴趣且停不下来。短影音又比一般影剧更甚,因为它一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吸引观众注意力,所以短影音的设计除了有趣新奇之外,有些也会挑战危险、猎奇的东西。

她提到,类似绳子勒脖子憋气挑战的内容,透过社群传播模仿有相当的危险性,很可能弄巧成拙,或者在没有人注意的状况下发生憾事。短影音相关风险,需要大人一起讨论。相关的影音内容不见得是台湾的,很多是其他国家流行,透过转载、重新编辑上传而来的,家长或老师若有知道最新流行的危险挑战,需直接与孩子讨论相关风险,让孩子因应得更好。

黄文珊则认为,这要回归到平台开发者,对于自己平台上有人放相关的内容,有没有尽到企业社会责任。TikTok母公司是字节跳动,是完全中资公司,要中国的企业谈社会道德或企业社会责任很难。此外,TikTok属于境外平台,在台湾,小孩如果透过网际网路连上TikTok,几乎没有办法控制。

老师已经做媒体识读

教育部大概从7、8年前开始,从小学到高中做媒体识读。黄文珊说,108课纲实施后,有媒体素养训练,教育部已经把识读教育列为重点考核,学校也一直在推动。

赖柔吟建议,不管是最新流行或网路安全议题,学校老师可以进行固定讨论,例如:每周一次固定于课堂中讨论,学生分组在课堂上分享对这些事情的看法,老师也提供遇到状况怎么安全、有效的处理,怎么找管道帮忙。

另外,假使孩子因为网路的使用,没办法稳定到校,学校老师除密切、积极的跟家长沟通、讨论怎么样帮孩子,也可协助渐进式练习生活结构化,以便恢复上学。

家长竟是大破口

“家长的媒体素养跟媒体识读,几乎是零。”黄文珊指出,在台湾的学校有媒体素养与识读教育训练,但家长却缺乏这样的社会教育。台湾有八成的家长用3C喂养小孩,但大多数的家长却少与孩童共同讨论并理解其网路使用行为。

黄文珊认为,小孩对社交平台产生依赖,即数位中毒、上瘾,跟家庭环境、家长媒体素养有关,但家长并未重视。家长包括阿公、阿嬷等,照顾年幼小孩的人,把手机喂给小孩。有个网路笑话:小孩滑手机、iPad,看到家里的大电视,以为大电视也可以用滑的。

她说,父母亲本身吃饭的时候手机就摆在旁边,带着手机上饭桌,小孩从小就看爸爸妈妈、照顾他的人学习跟模仿。很多人要求学校、政府单位,反观父母亲有没有以身作则?家长每一个行为,小孩都默默在观察。父母本身要有自觉、行动、花时间陪伴小孩。

她提到,父母的身教,奠定小孩子一辈子的价值观,价值观则来自父母对很多事情表达出来的态度,向外找答案其实没有答案,唯有重新回到每个人心中的道德价值上。她也呼吁,所有的视听众包括家长,媒体识读能力应该建立起来。

家长对于“数位上瘾”认知不清,因为大部分的家长不知道自己就是中重度数位上瘾者。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数位上瘾症状? 可以利用卫福部心理健康司网页上的“网路使用习惯量表”自我检查。

现代生活除了娱乐以外,赖柔吟说,还是有许多时候需要用3C,包含做功课或班群联系等,但因载具介面方便,顺手点开其他软体,就容易不小心花太多时间在各种娱乐上。可以透过手机监控软体了解孩子到底使用了哪些App、使用的时间及占比,有的电信公司亦提供上网时间管理服务。最好事先跟孩子充分说明使用监控软体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他使用网路的情况及时间分配,可以更恰当的用3C。

根据美国儿科医学会2016年的建议,刚开始给孩子手机的时候,可以养成吃饭时不用手机、平板,手机不带到房间,睡前2小时前开始不用手机等习惯,每天有固定一小时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时间等,把一整天时间安排结构化,可以降低大脑酬赏系统回路长时间反复增强,避免孩子习惯之后,爸妈陷入得跟孩子做3C使用的拔河。

父母常下班非常累,有心无力管孩子,或害怕亲子冲突,也不敢管,后续就会更困难。假使孩子已经重度使用(3C),放学开始滑到睡觉,再熬到凌晨2、3点,早上又起不来,如果想让孩子时间结构化、有规则,就得依照孩子的严重度、家里大人的共识、及每个家庭的状况,循序渐进做调整。◇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