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分食、不沾酱 吃粽不增重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4年06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常怀仁台湾台北报导)端午节习俗是吃粽子,市售粽子五花八门,吃多不仅消化不良,甚至让体重上升,营养师提醒,因粽子本身不易消化,早晨空腹食用容易引起肠胃不适,更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对于如何吃得美味又健康,国健署也分享三原则,包括两人分食一颗粽子,只吃原味不沾酱,及增加身体活动等。

黄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适逢春夏交替、季节转换之际,由于天气炎热、病菌容易滋生,常引发各种传染疾病,也因此流传许多驱邪避凶、保护健康的传统习俗,如饮午时水等,演变至今,现在最广为人知的端午习俗则为吃“粽子”。

粽子种类繁多,举凡传统肉粽、豆沙粽,或创新的海鲜粽、养生粽,让人目不暇给。营养师孙语霙表示,粽子多以糯米制成,因不易消化,早晨空腹食用糯米或油腻食物,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反应,对于身体更是一大负担。

除对肠胃道消化产生负担外,热量也是考量重点之一,国健署社区健康组长李嘉慧举例,一颗200公克的肉粽,热量就约达500至600大卡,若以60公斤者为例,需要划2.9小时的龙舟,或是慢跑1.2小时才能消耗。

为避免过度摄取热量,李嘉慧建议吃粽子时,可以考虑三原则,包括:两人分食一颗粽子、不沾或少沾酱料享用食物的原味,及增加身体活动维持健康体位。

移民署邀新住民分享娘惹粽

移民署9日表示,移民署台北市服务站日前邀请来自马来西亚的新住民彭朝萍,分享马来西亚娘惹粽的特色,以及在台生活多年的奋斗故事,活动现场也与学员们制作粽子造型的香包,一同驱邪避虫庆端午。

移民署说,娘惹粽是一种流传于马来半岛西海岸华人社区的粽子,在槟城、麻六甲、新加坡等以华人为主的城市都很常见。早期的娘惹将自身的饮食文化融入华人的饮食当中,因此在粽子内裹了猪肉、香菇、冬瓜糖,另外加上用各种香料如白胡椒或辣豆瓣酱及虾米炒香的“闰巴(Rempah)”,最后放入一片香兰叶(马来人称斑兰叶)。

移民署表示,娘惹粽所用的糯米在包裹前会使用蝶豆花染蓝,因此色泽带蓝成为娘惹粽外形上最大的特色。娘惹粽也有不包肉而包杏鲍菇的素粽,蒸出来的基本味道偏白胡椒的辣,甜甜辣辣的滋味及蓝色梦幻般外型的粽子,在夏季里吃起来格外开胃。◇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