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低迷和经济高速增长长期共存说明了什么?

标签:

【大纪元8月28日讯】经济学常识告诉人们,对每一支股票的即期行情进行准确预测难于上青天。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股市的中长期总体波动总是与宏观经济的其它重要指针、尤其是国民生产总值波动同方向进行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好坏对投资者的信心有决定性的影响,而投资者的信心又是决定股价升降的一个重要和直接的因素;另一方面,股市的行情又决定着投资者在股市上收入的高低,而投资者收入的高低则通过他们的消费行为和进一步的投资行为来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但是,像许多其它的经济学法则的命运一样,股市的中长期波动和国民经济的其它宏观经济指针正相关这一法则在中国却一再失灵。根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良好,可望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高达百分之八左右;但是今年七月份的股市成交额只有两千三百零三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六点五。而且股市开户数也遭遇到负增长的尴尬:沪深两市的投资者开户数在一个月里下降了九十多万户。如果说,中国的股市从二零零一年六月的二千二百四十五点下降到今年的一千三百一十一点是股市泡沫破灭后的一次必要调整,这个长达两年之久、跌幅达百分之四十二之大的调整按理说也该为新的一波牛市创造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条件,更何况在这两年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以百分之七以上的速度的增长。是什么使得中国股市的低迷与经济增长的高速如此长期的共存呢?

股市与增长指针背离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特性质决定的。中国的经济增长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是以官方投资为主导的增长。这种官方对投资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为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渠道对国有企业和公共设施的直接投资;也表现为国家对银行的贷款方向和贷款条件的直接干预。这种国家主导的投资并不为市场融资的行情所左右,自然也就可以与股市相背离。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增长的非市场性,它很难是有效益的和长期的增长。政府人为的通过非市场渠道投资的行为,不仅对有效益的民间投资有一种”排斥”效应,这主要是由于在社会资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政府使用资金的增加同时也就意味着民间可以使用的资金量的减少。与此同时,政府主导的投资也同时意味着对民间消费的压制,这个道理再简单也不过了,政府从老百姓手中拿走的钱多了,老百姓可用于消费的资源自然也就减少了。

股市与宏观经济增长指针背离也反映了中国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背离。在改革前的近三十年间,中国的经济长期处于受压抑状态。邓小平主导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民间经济的活力。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的增长就是这种活力释放的结果,它集中表现为私有经济和村社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由于政治改革的长期滞后,不仅许多原有的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还由于新的利益集团的出现而使得各种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复杂。这一方面表现为宏观经济增长缺乏后劲,以至于需要连续五年之久的扩张的财政政策支撑;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微观经济的不健全。具体到中国股市,这种微观经济的不健全表现为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控股企业及其背后的地方政府任意挪用上市企业资金、股市信息的极端不对称、中央政府对股市弄虚作假现象的长期姑息放纵等等。在这样的股市上,最终的投资者–股民们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哪有股市不低迷的道理?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好的宏观经济条件固然可以为微观经济的健全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但是微观经济的健全与否却是国民经济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胡少江﹕中国的高教"大跃进"为社会制造定时炸弹
胡少江:人民币该不该升值?
胡少江: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不利于中国发展
中共靠维稳手段救市不可持续 沪指跌回原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