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家认同及南北差异是台湾大选重要议题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1日讯】(美国之音记者夏启文9月10日报导) 上星期六,主张把台湾的名字从“中华民国”改为“台湾”的民众进行了正名大游行,而持反对意见者则在星期天举行了规模较小的反对正名的游行活动,使得国家认同的议题再度成为争议的焦点。传统上,台湾北部和中南部地区的民众对于这个议题的看法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上星期六,在台联党和民进党一些人士的领导下,数万名民众举行了要求将台湾的名字从“中华民国”改为“台湾”的正名大游行。这一行动再次引发台湾各界对国家认同议题的关注和讨论。星期天,几千名立场倾向统一的民众发动了一场“反正名大游行”,对正名的主张表达强烈反对的立场。也有观察家指出,正名游行动员了多达几万人参与,显示国家认同的议题仍然十分有影响力,也反映了有关台湾主体意识的主张对蓝绿两个阵营在总统大选中的竞争仍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南北差异几十年老现象*

事实上,以所谓“本省人”居多的台湾中南部地区,传统上对民进党的支持程度很高,而立场比较倾向统派的国民党和亲民党在南部得到的支持相对较低,因此出现所谓“南北差异”和“南绿北兰”的说法。泛兰阵营担心国亲两党在南喉情不利,目前正积极研究是否在台湾南部设立竞选中心,以争取南喉票的讨论。

台湾新闻社社长,独立评论人士杨宪宏表示,南北差异是过去几十年台湾发展的一个现象,也使得国亲泛蓝阵营在南部遇到很大的挑战。他说:“其实台湾从过去到现在,跨过浊水溪就像是另外一个世界,整个思维方法和北部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人说从台北看台湾其实会不准,语言上就很不一样,观念就更不用说。观念上南部人想法比较台湾、草根、本土,在北部就比较是国民党过去教育体系所遗留下来的影响。这个差异使得选举结果常常有很大不同。2000年选举,陈水扁在北部其实输的很多,但是他输那么多全部都在南部赢回来,甚至还赢了3个百分点,这就可以看出,这次为什么不管蓝绿阵营,都以主攻南部为主调。”

*本土化农业县特色*

独立评论人士胡忠信表示,由于云林、嘉义、台南市等中南酗市是最早开发、比较本土化的农业县,对于外来政权和“一个中国”的说法特别排斥,再加上当地民众觉得国民党已经和乡村疏离、逐渐成为都市化的政党,因此对国民党的支持就逐渐降低。他说:“云、嘉、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方,由于历史因素和农业县因素,他们特别排斥外来政权,包括过去的日本政府、过去统治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以及北京政府都被视为外来政权。对这些比较本土和排他的农业县来说,支持一中,就等于是卖台。国亲两党在两岸关系上一直没有提出明确的本土观点,这也使他们一直处于守势,象上次亲民党立委高明见拿北京的邀请函去吉隆坡开会,就演变成卖台事件,很容易变成情绪性的发泄。”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葛永光表示,尽管南部是民进党的大本营,本土意识比较强,但是所谓的“南北差距”是被夸大、误导的。他说,其实从民调来看,即使在南部,泛蓝的基本票源还是领先的,民进党刻意夸大南北差距,来显示民进党是代表南部民众的,即使是在泛蓝阵营,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些民意代表也强调南北差距,这是为了争取政治资源,要执政者重视南部,而南北差距与其说是反映统独倾向,还不如说是反映社会经济条件的差距。葛永光说:“南北差距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地位的差距,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集中在北部,基本上支持民进党的、经济地位比较低的集中在南部, 比方说工人农民,民进党建党以来就是吸引基层民众。”

*在野党须加强争取南部票源*

葛永光教授表示,对于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来说,许多人在上次选举中抱着支持改革和换人做做看的心态投给陈水扁,但是由于陈水扁执政绩效很差,显示换人之后也不一定做得更好,因此民进党可能会在这方面流失一些选票。不过,葛永光认为,国亲两党不仅应该针对南部地区勤加耕耘,连、宋两位候选人必须勤跑南部或在南部设立竞选中心,另外泛蓝阵营还必须尽快提出具体的政策和议题,建立一个年轻化的竞选团队,才能吸引更多选民的认同和支持。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