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奥雕塑家林文德:艺术新兴国 努力空间大

人气 22
标签:

【大纪元10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2日电)旅居奥地利三十三年的雕塑家林文德最近回台,对台湾艺文场馆硬体建设进步显着感到欣慰;但对艺术家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又颇为无奈。林文德虽然认为台湾人民的文化素养有待提升,但对台湾发展为文化大国仍充满信心。林文德说,台湾是个艺术新兴国家,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一九四七年出生的林文德,十四岁时向美术老师纪有泉学画。国立艺专毕业后,于一九七二年到维也纳艺术学院深造。作为素描家,林文德擅于画出心底深处的线条;作为雕塑家,他非常注意处理整体的结构。

从宇宙观的立场,林文德生活在不同的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都是他的家乡,由此证实:世界和平共存是可能的。

对于亲生的故乡,林文德是“爱之深、责之切。”前后睽违台湾三十三年,最近一次返台是在8月。他观察台湾各地的美术馆、文化中心等艺文场馆后,深感台湾艺文的硬体建设比从前有显着的进步,但软体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例如,在车水马龙的车道中间摆设艺术品,美化街道立意值得肯定,但视线被树木挡住,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车辆快速行驶,根本来不及欣赏。林文德认为,大型的公共艺术品本应放置在宽阔的空间里,让人能触摸到,甚至可以使用。

林文德坦承,台湾还只是一个“艺术新兴国家”,必须充实艺术法令、让更多的人关注艺术,台湾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例如,许多台湾的公共艺术品没有艺术家的名字,他认为这是不尊重艺术家的表现。

他说,对照国外艺术家得到的礼遇,在台湾,只要有政治人物在的场合,艺文人士只有在旁枯坐的份,更别提还得自己将作品搬运到展场或公共艺术地点了,在欧美,这些工作都是由主办单位代劳的。

另外,即便硬体设施进步,但民众文化素养未能相对提升,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乐观的林文德不认为台湾的艺术环境无力回天,他以捷运为例说,台湾的捷运干净便捷是举世知名,那是因为有政策和完整的法令制度做后盾;既然捷运做得到,只要有心,其他领域没有理由做不到。

林文德早年热中政治运动,加上经营中餐馆,艺术工作曾中断十年。他的餐馆是奥地利格拉茨最老的中餐馆。

林文德从事餐饮事业,一如在绘画和雕刻工作上一样地专注。这家位于格拉茨市中心的餐馆,后来也成为当地艺术家、文学家和音乐会的聚会场所。因为艺术家云集,为林文德的人生带来了转变,他重拾画笔,在餐馆楼上成立画廊,每个星期安排人体素描课,并提供当地和外来画家展出作品;他还与同好成立“阴阳艺术协会”,更回到老家─台湾,和从前的艺术界朋友重逢。

这段期间,是林文德艺术创作的顶峰。而随着台湾民主脚步的加快,林文德与政治事务渐行渐远。如今,这位过去的“世台会”会长,对台湾只有单纯的关心,像是前几天应朋友邀约参加要求欧盟禁止军售中国的陈情活动,仅此而已。

林文德因为认同郑南榕追求自由和平的理念,二00二年为郑南榕墓园雕塑了“自由之翼”。这次返台则是参与一项公共艺术的设计,他计划以“天地结合,世界大同”为设计主题,并预计在台湾停留到明年初。

去国多载,一直没有机会在台湾举行个展,现在己有画廊和林文德接触,预定明年底在台办理个展,这是林文德目前最期待的事。

相关新闻
防禽流感 台入境检疫启动
中国游 处处陷阱
民俗民风:成丁礼——人生的新起点
圣淘沙岛将辟建豪华游艇俱乐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