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面板厂是否合并视经营者意愿而定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3日讯】(中央社记者张均懋台北二十三日电)台湾总统经济顾问小组日前提出建议,认为台湾面板厂商家数过多,最好能合并成 2至 3家具世界级规模的面板厂。合并在台湾面板业向来是敏感话题,只有董事长层级才偶尔谈谈对合并问题的看法,其他高阶主管对合并议题多有忌讳,未来台湾面板业是否可能合并,完全视经营者意愿而定。

就市场面及财务面等客观角度分析,台湾面板业出现合并的机会甚微,一向对合并案最有兴趣的外资机构,对未来台湾面板业合并的可能性,也抱持悲观态度;包括德意志证券及美林、摩根证券,虽然认为合并有助提升台湾面板产业竞争力,但不看好台湾面板厂商会有合并案发生。

外资机构认为,促成合并案最好的时机,通常在景气最低迷期间,明年面板市场虽将走入产业另一低潮期,但台湾面板厂商目前口袋现金满满,加上财务体质良好,没有提供厂商进行合并的客观条件与动机。

据德意志证券统计,至今年上半年止,台湾五大面板厂商拥有现金及短期投资部位达新台币1615亿元,预估下半年透过联贷案及营运后,将再增加1200亿元,使得今年全年台湾面板厂的现金及短期投资部位达到2800亿元,相当于83亿美元,足以因应今年71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虽然下半年面板业景气大幅滑落,部分面板厂今年第四季将出现亏损,但因过去大量资本支出相对提高今年各厂的折旧费用,台湾面板厂商仍将拥有可观的营运资金,不会有资金短缺情事发生。

此外,台湾面板厂商去年大量以现金增资方式筹资,使五家面板厂商的负债净值比均偏低,仅百分之十几甚至个位数,若以联贷案借贷最大限度负债净值比达100%为准,各家面板厂商仍可藉联贷案筹得大量资金,也就是说,台湾面板厂目前的财务状况均不提供合并的诱因。

美林证券的观点认为,除了财务问题外,台湾面板厂合并的最大绊脚石是企业文化的差异,况且台湾五大面板厂商背后均有实力可观的母集团支持,这使合并案增添更多困难。

另就市场商机来说,全球主要面板厂商现在都虎视耽耽抢占商机庞大的液晶电视(LCD TV)市场,加上各种新兴应用市场(如中小尺寸市场)崛起,提供面板厂商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开拓新商机是目前各家面板厂商的积极目标,而不是合并;虽然明年各方认为,面板市场将面临严重供过于求局面,但就长期而言,全球平面显示器市场逐年稳定成长趋势仍未改变。

据摩根证券估计,以液晶电视由目前每台平均价格1380美元算起,每年价格下跌 10%逐年降价,至2010年时每台液晶电视价格跌至 723美元,届时液晶电视规模可望达到每年 1亿台水准,再假设液晶电视出货平均尺寸是32吋,则全球约将需要15座第六代面板厂才能提供足够的供给 (以每座面板厂每月投片量 9万片、 80%平均良率计算),或需要8到10座第七代面板厂才能提供液晶电视的需求,而目前全球已规划或计划投资的六代厂仅有 7至 8座。

2001年 3月,由联电集团董事长曹兴诚与宏电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共同促成达碁与联友光电合并成友达,使友达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面板厂,并立即拉开与同业间的差距,若台湾有任何两家面板厂立即宣布合并,马上可享有产能规模坐二望一的优势。谈起合并案,友达董事长李焜耀曾说,“高阶主管位子安排是最头痛的问题”,此一结语可说道尽台湾企业合并过程中,所触及最棘手的问题;尤其在目前台湾五大面板厂规模愈来愈大时,若不是经营阶层有极高的合并意愿,合并案要发生的机会实在是微乎其微。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