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诗人”傅聪纽约畅谈音乐人生

赞东方学子直觉领悟力惊人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10月7日讯】(大纪元记者安妮纽约报导)“钢琴诗人”傅聪大师,应中华表演艺术基金会之邀请,在波士顿音乐会后移步纽约﹐于十月五日下午三点在纽约中国城的Holiday Inn二楼贵宾室举行记者招待会﹐面对纽约10多家媒体记者畅谈自己对音乐、人生、及自己演奏生涯的感怀并为10月9日晚在纽约举行的音乐会热身。

自称“音乐奴隶”的傅聪﹐性情坦诚﹐面对记者的提问﹐真情自然流露﹐有时自动爆料﹐引来阵阵笑声。至今每天最少练琴8小时的傅聪表示“伟大的音乐是可以用心灵感受的。西方的古典音乐和东方悠久的文化历史表现的都是人的精神世界﹐所以互通。中国人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本能直觉领悟力好的惊人﹐但成为一个西方文化音乐家仅靠这些远远不够。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和修养﹐对产生每一位杰出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研究﹐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领悟等等方面﹐是一位音乐家所应具备的。”

在谈到其父傅雷家教时﹐傅聪笑称“我父亲从未强迫过我学琴﹐我小时有时淘气﹐不好好练琴﹐父亲对我的管教其实是在教我人为何需规范自己。选择音乐是我的所爱﹐如果让我再一次重新选择﹐我也许不会再选择钢琴﹐但一定会选音乐。”但当谈到中国式的传统教育方式时(不听话就要挨罚)﹐傅聪笑着连连摇手声称不好。

“父亲对我的最大影响﹐是培养我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八岁时﹐父亲教我学习‘论语’。读过一遍后﹐父亲让我解释其意。所有的解释是我说出﹐但都是父亲旁敲侧击的引导所致。”“我认为父亲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教会我成为一个会思想的人。而善于思考对我理解音乐﹐铨绎演奏有极大的收益。”

谈到萧邦﹐大师表示﹐萧邦的音乐与自己的内在气质很相近﹐所以“我理解萧邦”。

大师自称不懂现代音乐﹐也不能评论其好坏。

傅聪表示﹐他喜欢在音乐会上的演奏﹐与听众有沟通。“当我在演奏时﹐每一个音符都是鲜活的﹐它们在展示生命﹔每下一个音符的流出﹐仿彿台下的听众都在静候我的倾诉。那种静悟的感受﹐让你感到音乐本身的可遇不可求。本来嘛﹐音乐就是从天上来的﹐通过我表达出来。”“每一次音乐会都不完美﹐但每一次都有新鲜的东西。因为音乐与人都是生命。”

在回答有关在大陆西安、长沙罢演话题时﹐大师一付哭笑皆非的模样。“你能想象吗﹖他们的音乐厅在楼上﹐楼下就是卡拉OK。敲击声﹐喧闹声震天响﹐让我怎么演奏﹖让听众欣赏什么﹖”

傅聪有些无奈地说﹕“大陆的有些人是来‘看’音乐会的﹐不是来‘听’音乐会的。欣赏音乐是靠每一个体自己的心灵与音乐所表现的精神世界相融相知而产生知音共鸣之感的。不是赶场大拨哄。”

傅聪也很直率地表示﹐他最做不出来的事就是挥臂高呼口号表忠心。“53年我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的招待会﹐许多人高呼‘毛主席万岁’。我就做不出来。其实那时我从心里拥护毛。”

“如果您一直呆在那里﹐我们就少了一位音乐大师。”

傅聪以笑为答。

在谈到教学时﹐傅聪表示他很喜欢上大课﹐讲音乐﹐让学生体会领悟﹐走自己的路。十月三日晚六时﹐在波士顿纽英崙音乐学院的讲座会上﹐傅聪指导了三位青年钢琴家。大师不无赞叹地说﹕“一位中国人﹐一位韩国人﹐还有一位西人。经过同时讲座和指点﹐两位东方人尤其中国人又一次展现了他们极好的直觉感。三位学子及在场的音乐学者都明显地感到了前后演奏的不同变化。”

大师最后谈到的话题是皇帝的新衣。傅聪表示“现代人缺乏勇气。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比如听音乐会感受很好﹐但第二天报上评论说演奏如何不好﹐有的人就会说﹐也许演奏是不好。另外﹐人们不敢说真话。其实到处都是‘皇帝’﹐人人也知道皇帝没穿衣服﹐但极少有人像小孩直言‘皇帝没穿衣服’。”

10月9日晚8时﹐傅聪将在纽约市卡内基大堂举行纽约的首场演出﹐门票分$75,$50,$25三种,学生及65岁以上观众减五元优待。团体票20张以上九折优待。六岁以下儿童请勿入场。可在下列售票处购买﹕纽约世界书局门市部
法拉盛718-445-2665
中国城212-226-5131×123
布鲁克林718-871-5000
Carnegie Charge:212-247-7800
www.Carnegiehall.org
查询﹕中华表演艺术基金会会长谭嘉陵﹔电话﹕781-259-8195,传真﹕781-259-9147。

傅聪小传

傅聪1934年3月10日生于中国上海,其父傅雷是中国著名的学者、艺术理论家和翻译家,“傅雷家书”在中港台广为流传,傅雷、傅聪父子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命运,更被视为中国特定时代的缩影,影响深远。傅聪3、4岁时已显露出对音乐不寻常的天分,7岁半开始学习钢琴,但由于贪玩不思进取,直到17岁才真正开始刻苦学琴。

1953年,傅聪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行得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获得三等奖;1955年3月,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在华沙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74名选手齐聚波兰首都,傅聪又是唯一的中国选手。三轮比赛下来,傅聪以与前两名相近的分数获得第三名,同时获得唯一的“玛祖卡”(Mazurka)演奏优秀奖。这是东方人首次在萧邦(Chopin)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傅聪的演奏魅力使他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之后,傅聪留在波兰学习钢琴,1958年12月离开波兰,移居英国伦敦。

在六、七十年代的二十年间,傅聪在世界各地举行了约2,400场独奏音乐会,与包括梅纽因(Menuhin)、巴伦鲍伊姆(Barenboim)、郑京和(Chung,Kyung-Wha)等在内的许多国际著名演奏家登台演奏,录制了约50张唱片。此外,傅聪还担任过萧邦国际钢琴比赛、比利时伊莉莎白(Elizabeth)皇太后国际音乐比赛以及挪威、意大利、瑞士、葡萄牙、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比赛评委。傅聪以辛勤的劳动赢得了“有份量的巨匠”的评价,时代周刊亦曾誉 其为“当今最伟大的中国音乐家”。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纪念音乐会温馨现声 回顾史惟亮 人生传奇
指挥大师瓦萨里下月再带布达佩斯交响乐团来台
佳芭强台袭日  宫崎县一座灯塔消失无踪
大提琴家精选胎教音乐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