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是否有水可调?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11月10日讯】(亚洲时报记者垚远/撰文)“南水北调”是中国政府继三峡工程以后的又一规模庞大的水利工程,预计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官方称这项工程将可缓解中国多处尤其是北方用水紧张的困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有中国官方媒体刊文质疑:水源不足的疑问未消,随时会令这个耗资巨大的工程最后变成一个笑话。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这一项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中、西线工程先后开工。中国官方媒体《瞭望东方》周刊9月30日却发表文章,引述“专家预计:中国南水北调建成后功效甚微”。

文章指出:“不要说社会学者们指出的移民灾难;不要说环保主义者们预计的生态危机,仅一个因素,就可能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一项耗资巨大却功效甚微的黑洞和笑话,那就是水量。也就是说:可能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才发现捉襟见肘,无水可调。”

有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的贫水大国,水资源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分布也不均衡,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以仅占全国7.7%的水资源浇灌着全国38.5%的耕地,养活了33.7%的人口,这一地区也成了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矛盾正变得越来越尖锐。水的危机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正常发展,甚至影响了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这正是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初衷:长期干旱的北方,耕地占全国60%以上、人口占45%以上,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的1/4,世界的1/6。

于是,2002年年末,中国宣布将建设有史以来投资最大、工期最长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东、中、西3条运河,将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连接起来,预计总投资将高达5000亿人民币。全部工程完成后,每年将从长江向北方地区调水448亿立方米,这基本上是整个一条黄河的水量。

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基本确立: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自长江下、中、上游调水,通过巨大的输水线路,送往干旱少雨的北部地区,其供水目标分别是黄淮平原、京津、华北、西北等地区。有关专家预计,南水北调工程将历时50年,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计划过的最庞大的建设工程。

在政府描绘的蓝图中,一旦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建成,一切问题皆迎刃而解。可是,文章就批评,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显然缺乏科学的论证,政府只一味沈浸在再造西北的乐观设想中而往往忽略了一些可能存在的悲观因素,包括社会学者们指出的移民灾难,环保主义者们预计的生态危机,还有水量不足。即使工程能如期顺利建成,一旦无水可调这项号称伟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就将成为一项耗资巨大却功效甚微的黑洞和笑话。

文章以黄河一些引水工程为例。1949年后,中国在黄河上建设大量水电站的同时,兴建了众多的支流水库及大量的灌溉、供水工程。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00多座,引水工程4500多处,提水工程2.9万处,几十座大中城市和一大批工矿企业,都以黄河为主要水源。引黄供水还解决了农村2300万人的饮水困难。同时还修建了“引黄济青”、“引黄入卫”等多项跨流域调水工程。黄河长年供水范围达86.5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42亿。

实际上,黄河全河干流设计引水能力超过每秒6000立方米,仅下游引黄地区引水能力就达每秒4000立方米,而黄河在正常年份的总径流量才每秒1839立方米。大量的引水工程远远不能发挥设计效益,最后几乎所有的水电站都不能满负荷发电。不无讽刺的是,这些引水工程在上马之前也都是经过所谓的“充分研究和论证”的。

同理而言,所谓的“经过几十年研究后确立”的南水北调工程又是否可靠实在令怀疑。据报道,2004年9月,经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专家评审会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在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上游30公里的荥阳市王村镇李村,通过内直径7米的双隧洞穿过黄河,工程预计在2004年年底开工。

有关人士就对中线工程的前途忧心忡忡:“作为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水源,汉江。汉江及其支流流经的省市近年为发展经济大量招商引资开发水电资源,层层建电站蓄拦汉江支流的水而随着开发大西部的全面展开,汉江上游汉中、安康、商州国民经济全面起飞,作为上游集水区,层层拦蓄,用水量急剧增长,进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将会锐减,如此一来,丹江口水库的调水水源如何保证?”

很明显中国的资源问题一定是今届中国领导的一项核心议程。可是,若无足够的科学论证,当年毛泽东“人定胜天”所闹出的问题恐怕会再次出现。中国政府以胡温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执政以来,一直强调科学的管理理念;如今,南水北调工程的贸然上马,着实是中国新领导班子迈向“科学执政”的一大考验。(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政府支出 国亲挖钱坑 绿营决防堵
应征代课老师 假文凭骗过关
噱头生变  双手夹起小黄金奖赏缩水60倍
ABAC建议APEC领袖研拟亚太自由贸易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