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根留台湾 放眼世界台商在大陆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2日讯】(据台视新闻记者何锦芳报导) 扬森是某电子大陆区总经理,他预言台商海外接单、海外生产的情况,确实有持续增加的隐忧,而这样的情况,也让这些走在全球化市场竞争浪头上的台商们感到两难,因为他们若不选择面对市场压力,持续追逐低营运成本,就有可能被其它的竞争者赶上,被市场价格战击中而落马,这对企业经营来说是生死战,没有温情可言。

看看家俱商郭山辉位于东莞,新落成的新厂,上工人数接近万人,但他在整个中国雇用的员工人数,套句中国人的说法是“其实是好几个万!”;台商们讲起在全球化竞争中,台湾应该如何在两岸分工中,永远保持优势?都说首要之务是要创造更适合投资的环境。

东莞台商协会会长郭山辉在中国投资规模之大,使他成为美国反倾销报复的重要目标,最近一年他为了求生,不得不带领港台两岸三地家俱商,自费向美国诉讼,成功争取反倾销税从144%降至8%,他认为两岸互动才能创造双赢,不过他也提醒所有台商,中国大陆许多兴起的工业区,除了带动追求高所得的劳工流动潮外,另一股以内资为主的企业新势力,也透过学习或是复制,有计划的瓜分台商的市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让台商在未来的两年内,面临新一波的经营危机,制鞋外销业者张汉文认为,台厂的优势就是制作技术精良,营运管理绩效佳。

可是,看多了台商在大陆投资的起起落落,张汉文很有感触,他表示中国投资市场每天都有变化,以十年一大变的市场韵律分析,新的整合并购趋势就要来到,台商若要从这一波洗牌中成功避险,资金多寡还在其次,是否能掌握核心生产技术或是行销通路,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以自产自销瓜子起家,在中国大陆内需市场打出一片天下的台商林垦,坦承“南甜北咸辣中间”是他掌握内销市场的决胜秘诀,同样一种产品做出区域性差异,口味充份迎合各地市场喜好,正是他的事业可以越做越大,产品可以越卖越多元的诀窍。

林垦是目前少数能成功经营大陆内销市场的台商,他感叹在大陆“开疆辟土”不容易,想要长治久安更是难上加难,台商因为追逐低成本、高营运绩效而勇敢西进大陆,十年下来,成功的固然不少,但是失败的更多,听到又有人想闯荡中国市场,林垦一定会问“进来多久了?”、“有人脉吗?”,这两个问题其实透露着中国投资大不易以及中国投资“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的微妙;别看这一场台商聚会热闹,其中的甘苦只能说是“寒天饮水,冷暖自知”。

事业上如临深渊,台商的人际关系及家庭生活随着西进投资也遭遇了如履薄冰的考验,广告过后,继续为您报导。

东莞台商发生刑事命案时有所闻,可能由于在这里投资的台商较为密集,虎门这个地方发生的台商刑案、命案的概率也相较偏高。

虎口这个地方是清朝名将林则徐焚烧鸦片,带领中国人告别东亚病夫恶名的重要历史据点,究竟“虎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们从林则徐纪念馆来一探究竟。

展览区里收藏了清末英国人传入鸦片,民兵抗英遗物,以及林则徐焚烧鸦片的各种历史文件、史料及文物,广场旁的三座焚烟池,则是当年跟林则徐一起拒绝西方人毒害中国,留给后代慢慢凭吊。

早在林则徐焚烟当时,这里就流行一段四句谚语:“虎门六台、金锁铜关、入来不易、出去更难”,对照今天台商千里迢迢来追逐发展,却意外客死他乡的惨案不禁更令人嘘唏;身为第一位获得北大法律博士学位的台商执业律师,谭湘龙说,台商惨案此起彼落有一部分是投资地治安欠佳,但部分台商的行径也难脱究由自取之辞。

到了虎门想了解台商的生活样态,一定要走一趟“台湾街”。

走在厚街上,举目所见不是台南担仔面、就是台北臭臭锅、永和豆浆、鹅肉美食;就连便利商店也贩卖台湾槟榔,繁体字标榜着“台湾”字眼的广告招牌,群聚的台商投资在这里自成一格创造利润,不过却很难要求所有台商都懂得低调自处。

台商到大陆投资,除了不可避免社会问题,为了降低台商过劳死及减少台商在大陆包二奶的情况,举家移民大陆不失是一个解决之道,而第一家由海峡两岸政府认可,以台湾教育体系为主干具有正式学历的台商子弟学校则解决孩子学业的问题。

课程从幼稚园到高中,幼稚园园长朱文兰建校五年来,宁愿自己当海峡两岸的空中飞人,也要守在这里看见新台湾人的希望在离家千万里的东莞成长,茁壮;由于东莞南北距离开车至少需要三个小时,大部分的台商选择送子弟住校,不过,台商的轮调制度并没有因为台商子弟学校的成立,而彻底改变台商的家庭问题;本身在学校任教的校长陈金妆及汤老师两人,尽管都已经追随丈夫来大陆,但夫妻仍然处于分居状态; 孩子们童言童语中则是对台湾满满的怀念; 日近黄昏,小朋友陆续走到餐厅吃晚饭,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照顾在团体生活中学习纪律,也接受来自生活的挑战; 从洗手、打饭、挟菜开始,小朋友适应团体生活,他们甚至于必须在宿舍自己洗衣、晒衣;一切都要自己来,就连洗衣服,都培养出自己的一套哲学,看看他们忙碌却又天真的身影及脸庞,从这群孩子的身上,我们是不是也看到了台湾人的轫性?

不论是适应力,还是对学习的坚持,师长们说,他们看到了新台湾人在中国这个舞台上更多的可能! 跟着台商父母来到这里的小朋友,在同样来自台湾的教育系下受教,他们放大志气,放眼全球,有一天他们要让台湾的家人们为他们的表现感到骄傲,台视财经台何锦芳 刘守坚在东莞的采访报导。(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