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孝奖楷模 获总统表扬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吴俊锋╱永康报导〕九十三年第十四届大孝奖表扬活动昨天登场,总统陈水扁连续五怩临颁奖,致词时他特别提到“艰困中成长的人,有最美好的理想”,称赞获选的楷模们,已为这句话做了绝佳的诠释。

陈总统也强调,父亲因早年辛劳,罹患肝癌过世,“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他心中最大的痛,也是对父亲永远的亏欠,希望透过大孝奖的表扬,避免更多人和他有相同的遗憾。

由吴修齐纪念双亲文教公益基金会策办的大孝奖,从民国八十年开始举行,现已迈入第十四届,历来表扬超过一百二十位楷模。此届大孝奖,来自全国各地的推荐函有一百三十四件,包含离岛的澎湖和金门,最后共有七人获选,分别是林美慧、蒋文正、朱坤铭、修彩娟、詹秀娥、廖苏月美与陈吴秀缎等。

总统陈水扁就职后,首次参加第十届颁奖时就勉励主办单位,务必将这种能提倡社会善良风气的活动延续下去,他就算再忙,也绝对抽空亲临表扬,如今连续五年与会,实践当初的承诺。

陈总统表示,行善及孝顺是世界上不能等待的两件事,尽管现今工商业发达,传统大家庭解体,下一代与长辈之间的情感和以往大不相同,但他仍坚信,“孝道”是稳定国家、社会、家庭的重要力量。

陈总统指出,从大孝奖的个案可发现,获选者很多都面临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却依然坚持诚心与孝心,竭尽所能地提供长辈最好的照顾,这就是孝道的具体表现。陈总统也引用两千年中研院院长李远哲赠送他的话:“艰困中成长的人,有最美好的理想”,勉励、称赞这些获选的大孝奖得主。

陈总统说,孝道虽然因时代演进,会有不同的方式,但基本精神不会改变,“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希望藉由得奖者的亲身经历,传达社会大众“爱惜生命、孝顺父母”的良好风气。

她,拉拔三幼妹 照顾中风父

〔记者吴俊锋╱永康报导〕第十四届大孝奖共有七人获选,天生喑哑的林美慧离婚后仍能全心侍奉公婆,还有背父就医的廖苏月美、詹秀娥为尿失禁的父亲自创排尿接收器等;其中年纪最大与最小的为六十五岁的陈吴秀缎及十九岁的修彩娟,两人皆是养女,照顾没有血缘的双亲无微不至。每件孝行事迹都令人动容。

住在台北市的林美慧天生听障,且暨聋又哑,她克服自身的残疾,嫁入夫家后全心侍奉公婆,但因与先生沟通不良,时常造成摩擦,甚至遭到打骂,在取得公婆和儿女的谅解下离婚。离婚后,林美慧仍时常看护生病住院的公公,有高血压的前夫在一次心脏病中猝逝,她不计前嫌协助处理丧事,并重返婆家,照顾年迈的婆婆,孝行感人。

泰雅族原住民的蒋文正,照顾植物人母亲十七年如1日,他认为,有妈妈总比没有妈妈好,悉心看护,让在病中的母亲依旧能享受亲情围绕的天伦之乐。

廖苏月美姐代母职,继母死后,拉拔同父异母的三位幼妹长大,并奉养年迈父亲,父亲中风两次,她得时常背负父亲从台中县潭子,远赴东势、彰化去就医、复健,直到痊愈。朱坤铭早年代父母行孝,照顾年迈多病的祖父母,成家后,全力奉养罹患尿毒症和糖尿病的父母,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他认为父母恩大于天,事亲至孝,无怨无悔。

詹秀娥照顾患病的父母亲无微不至,虽然家境贫困,为排解父亲尿失禁的困扰,她自创以养乐多空瓶,加置长条塑胶袋做成排尿接收器,可定时更换,她表示,这样的设计,可让父亲得以神清气爽,纾解老年病痛的苦闷。

住在台南县永康市的修彩娟,现年才十九岁,却一手照顾重听、腿残、几近眼盲的养父,虽然她去年就考上大学,为了照顾养父,放弃外地求学的机会,今年重考,如愿考上离家较近的南台科大,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养父女,感情更胜过亲生。已六十五岁的陈吴秀缎,从小就送人当养女,婚后,除侍奉公婆外,还将养母接过来一起居住,无微不至的照顾三位老人家。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