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评征文】一位“四不清”干部这样产生了

标签:

【大纪元12月28日讯】 1966年,我不知怎么被领导选中,指派到四川资中县参加一期“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简称“社教”,又叫“四清”,时间是6个月。

  我被社教工作团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农村公社,任务是驻一个生产小队。当时的公社实行三级管理,(公社、大队、小队)。也就是说,我算下到了最低层。我除按规定行“三同”外(与贫下中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再就是参加工作团召开的会议,向生产队传达会上布置的任务,比如抗旱、抢种等。我没有任何雄心壮志,只想混满6个月回去。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麻烦来了,因为这个小队所属大队的大队长的家,就在我进驻的小队。不知何故,该大队长被列入四清运动重点审查的范围,并要求本小队负责整理收集材料上报。工作团还指派一名材料员来本小队,说是专案负责。此公姓张,按照当时的习惯,称为“张同志”。张已搞过两期“四清”,很有经验,听说正在争取入党。张同志到来后,生产队的社教工作很快由他包了,我的任务就只剩下“三同”了。

  那位大队长三十出头,身体较好,性情急躁,念过初中,在那个偏远的农村也是一个人材,何况当个大队长只不过是一个部分脱产的农民。据我听到的反映,无非是群众态度生硬、骂人,有时说粗话之类,这些缺点怎么能与“四不清”挂上钩呢﹖张同志当面笑话我“你太天真了”。他说﹕毛主席说过,群众中有95%的人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剩下的5%就是坏的。四清就是要把5%抓出来,纯净阶级队伍。如果没有坏人,都是好人,那还搞什么“社教”呢﹖我体会到,这叫做莫、须、有。难怪解放后老搞运动,每次运动都有人倒霉,可能就是根据这个5%来分解的。

  张同志根据上级的要求,围绕着明确的目标开展工作。首先,是发动群众,主要是发动年青人,据说所纪大比较保守,动员困难。指名道姓要他们大胆揭发,努力回忆,有什么说什么。并暗示若在运动中表现积极,可以火线入党﹔有立功表现的可能有机转成吃商品粮的干部等,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非常诱人的陷阱。果然,不久年青社员们陆续开始揭发大队长的罪行,有在人实在找不出揭发内容,干脆向张同志说“你指点方向,我编点来说”。可见,这些人在张同志的鼓动下,立功的心有多么急切﹗只半个月时间,张同志就整理出这位大队长二十多条罪行。其中,有条“调戏”妇女的罪行,起因是大队长帮一位女社员运了一车红薯(该女社员出身不好,丈夫在外当工人)。接下来,就是召开群众大会,批斗大队长。在批斗会前,张同志已布置完善,谁发言,发什么内容,怎么说才能打中要害等。

  批斗会上,大队长被强迫站在一张八仙桌上,社员群众自带小凳子坐在下面。会场像在演戏,年纪大的社员都默不作声,年青的都按照张同志等演的内容表演,哪知大队长偏不服气,当场反駮对他的批责,拒不承认罪行。于是,张同志便带领大家呼口号,当然,这也是事前准备好的。

  批斗大会结束后,大队长的罪行又增加一条,态度不老实,想反案。

  尽管张同志搞的材料诸多失实,且许多内容是莫、须、有,上级仍然批准大队长是“四不清”干部,撤去大队长职务,回生产队监督劳动改造。

  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和恐惧,我发现要整倒一个人实在太容易了。谁知道下一轮又该谁划入那个5%呢﹖我后来随大流回单位了,但这种恐惧和不安却多年难忘。

   程 实 2004年12月于广州
(因子女反对,未付地址,敬请原谅)(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九评征文】从5050万元“红包”现象看中国共产党必须灭亡
【九评征文】红色幽默:《为流氓服务》
【九评征文】靠农民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却抛弃了农民
【九评征文】复旦百年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