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学整并 补助门槛趋严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以敬╱台北报导〕尽管大学整并争议不断,教育部昨天成立“大学校院整并推动委员会”,宣示将“由上而下”、“化被动为主动地”推动大学整并,未来相关大学如果没有提出具体整并规划,教育部将不提供额外补助经费。争议不断,教育部昨天成立“大学校院整并推动委员会”,宣示将“由上而下”、“化被动为主动地”推动大学整并,未来相关大学如果没有提出具体整并规划,教育部将不提供额外补助经费。

据此,目前内部争议不断的清华、交通大学合并案,如果两校不能达成合并共识并提出具体规划,将无法争取到五年五百亿“追求国际一流大学”相关补助经费。

鉴于国内大学数量急遽成长,不仅大学普遍经济规模不足,高教资源更被稀释无法整合,行政院高教宏观规划委员会过去数年积极推动大学整并,尽管教育部陆续核拨十数亿鼓励大学规划整并,但除了嘉义大学于八十九年整并成功,台湾师大与台湾科大、东华大学与花莲师院、台大与国北师等合并案纷纷告吹。

清华、交大、阳明、中央四校,也仅止于“台湾联大系统”,连研究所联合招生也迟迟无法定案,清大与交大合并,更是引发校内反弹;屏东科大、屏东师院及屏东商技等合并案也均在观望中,迄今毫无所获。

教育部“大学校院整并推动委员会”首次会议,昨天邀请过去曾参与推动大学整并的两位前任部长曾志朗与黄荣村,以及整并学校成功的嘉义大学校长杨国赐、前国科会主委翁政义出任委员,决议未来将因应国家发展需求,改为“由上而下”选择特定学校进行整并,或是参考中国整并“互补领域”的大学,或是比照日本推动“区域性学校整并”,推动地理位置邻近的大校并小校,学校自动提出的合并案,则须经过审议,不再“统统有奖”。

为避免补助经费又成白费,高教司长陈德华并指出,未来大学整并必须提出具体规划,教育部才会核拨额外的补助经费。

至于清大交大合并案,陈德华指出,五年五百亿“国际一流大学”专案经费与“大学整并”补助原则上会分开处理,但前者要更具体要求申请学校必须符合大学整并、法人化及学术提升规划等三条件,如果清交两校无法提出整并规划,恐怕无法获得相关补助。

清交整并 五中研院士吁慎重

〔记者黄以敬、陈仪珊╱台北报导〕清华、交通两所大学合并事宜引发各界不同意见,五位身为清大校友的中研院院士,昨天联名发表声明指出,两校合并在愿景与现实间还有太大争议,应该先从两校“合作”做起,等到合作实验有成,再谈合并。

曾一手创立清大人文社会所的中研院院士李奕园强调,这不是反对或支持清、交合并,而是呼吁政府应该针对大学整并政策作更清楚说明,避免造成大学内部对立,立意良善的政策反而造成高教发展阻力。

据指出,清大校长徐遐生与交大校长张俊彦目前吵极在校内各学院与师生座谈,说明合并构想,但两校内部反对声浪还是不小,交大教师会已扬言将举办全校师生第一次“公投”,决定是否合并。

为整合两校意见,清大与交大两校计划于明年初,首次举办两校“联合校务会议”,由两校校务会议代表及学生代表面对面讨论,为两校未来发展作出决定。

包括李奕园、朱国瑞、黄秉干、杨振忠、萧启庆等五位中研院院士,昨日也联名发表声明呼吁,“可以了解大学整并推动者所保持的愿景,但也赞同五位校长提出的困难点,因为愿景和现实之间,既然存在许多重大争议,两校又都是国内大学典范,为慎重计,目前不宜贸然作出决议,两校最好能先进行合作实验,实质提升国际学术竞争力,若成效彰显,再考虑合并事宜”。

朱国瑞则指出,大校有大校的优势,小校也有小的好处,不能所有大学都走相同的路,政府可以选择台大、成大等一或二所综合性大校进行整体提升,另外选择二至三所优质小校,例如清大、交大等,作重点领域的提升,培养“小而美”的一流大学。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