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重入南韩 深耕印度 台商应把握机会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4日讯】(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十四日电)对于许多老一辈的台湾人来说,韩国货等于“便宜、低品质”,却不知时下的年轻人现在拿着韩国手机讨论什么时候到韩国滑雪,还不忘忙着玩韩国人设计的线上游戏;而在许多人对印度仍停留在落后的印象中,却不知印度的软体代工业已悄悄在全球资讯科技产业形成重要一环。

世界变化真的很快,在全球化竞争态势下,10年就可以改变您对一个国家的刻板印象,南韩与印度就是一个例子。

根据台湾经济部国贸局资料统计,台湾对韩贸易自1989年即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在1992年台韩断交后,因双方缺乏对话与了解,加上韩国较为封闭的商业环境,使得逆差逐渐扩大,1998年韩国成为台湾第二大贸易逆差国家,仅次于日本,在2000年逆差达到50亿美元高峰,近年来仍维持每年30亿美元以上逆差金额,引起台湾政府重视而决定加强对韩拓销。

台湾国贸局长黄志鹏表示,“一时失败并不可耻,但要知耻近乎勇”。黄志鹏指出,经深入探讨后发现,除了因双方断交导致产业缺乏沟通与技术交流外,韩国封闭的商业环境,使得台商创新产品在韩国无法获得适当的利润等因素,造成台商不想深耕韩国市场,使得逆差逐渐扩大。

反观韩国企业,以三星电子 (SAMSUNG) 为例,则 结合奥运、世界杯足球赛等国际赛事塑造品牌形象,成为世界第25大品牌价值的跨国企业,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造成韩圜大幅贬值,反而强化其产品出口竞争力,“三星现象”已成为企业改造的奇迹,韩国企业已今非昔比。

黄志鹏指出,虽然韩国与台湾在国际上的竞争势不 可免,但在全球化市场趋势下,韩国近年来已大幅开放 国内市场并降低关税壁垒,如何加强与其他国家经贸互 利已成为重大课题。台韩两国产业结构相似,在双边与 多边经贸议题上须采取一致立场与策略,合作也是必然 ,双方官方近来不断营造良好气氛,加上韩国经济成长 快速,进口需求大增,“台商重入韩国市场,现在正是 最好时机”。

与韩国市场比较,印度市场对台商而言更加陌生, 但“绝对是一个潜力无穷的市场”。

有人也许不知道,数字 “0”是印度人的发明,而“0”与“1”造就了资讯时代的产生;天文学也是印度人的专长,而这都说明了为何印度人天生是优秀的数理人才,也说明了为何印度在近期能以软体代工业崛起于世界。

印度的软体代工业在2001年的出口值约美金80亿元,较1996年出口 8亿美金成长约10倍,预估在2008年出口值更可达到 170亿美金,所凭借的就是大量精通英文、价廉但素质佳的软体人才。

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主任秘书李以安表示, 印度现在的经贸现况与10几年前的中国大陆相当,在1991年开始致力于经济发展后,经济成长力道未因不景气而衰退,加上各项基础建设陆续展开,有潜力成为高科技台商分散中国大陆经营风险的替代生产据点。

虽然印度各产业有程度不一的发展,但其软体产业 能与台湾资讯科技产业专精硬体制造形成互补,为未来台商与印度最有可能合作的领域;而半导体与IC设计产业也急需人才,引进印度中高级人才来台也是合作可行的方向。

目前印度的外汇存底已超过1000亿美元,整体经济情况改善,加上新一代具消费能力的族群已经形成,品质好但价格适中的台湾产品在印度将具有相当竞争力,预料印度经济有机会靠着民间消费增加持续成长,国贸局建议厂商可把握机会深耕印度市场,以拓展商机并分散风险。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