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旷﹕胡温“一号文件”在为中国抹黑﹖

金旷

标签:

【大纪元2月18日讯】中国经济是个万花筒。

70年代未是“已达崩溃的边缘”﹐80年代是讨论“何时奔小康”﹐90年代是“一枝独秀”﹐进入新世纪﹐人们关注的已是“什么时候超过美国了”。

由于出身贫寒的缘故﹐我的思维一直就跟不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那还是20年前在大学的时候﹐我和下铺的老兄争论中国到底有多强﹐他笃定地说中国在2000年就能超过美国﹐我是死也不信。大概这就是阶级立场的不同吧﹐他来自江西省委大院﹐我来自西南边陲山区。

中国人都关心国家有多强﹐这些年来﹐朋友同事间这种争论就一直没断过。祖国形势一片大好﹐到处鹦歌燕舞﹐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各国资本家争先恐后到中国淘金﹐回国的朋友更是带回来一本描写北京别墅的杂志﹐那宏伟气势比美国的HOUSE不知强哪儿去了。

是呀﹐不光是大城市﹐连小城市﹐小响镇﹐都是大兴土木。在农村﹐修新房﹐修马路﹐通电﹐通车﹐有电视﹐农民的日子怎么能不好起来了呢﹖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农民进城作产业工人﹐农民能不发财吗﹖农民都富了﹐城里人更富了﹐中国能不富吗﹖赶超美国有什么难的呢﹖

渐渐地﹐我开始怀疑我自己﹐也许中国真的快超过美国了。家乡的贫穷﹐可能是当地条件限制﹐算个例外吧﹐朋友说得对﹐美国不也有要饭的吗﹖

就在我快相信中国农民正过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时﹐一声炮响﹐传来了中央国务院的“重中之重的‘一号文件’”。

这个“一号文件”﹐把人们﹐特别是城里人﹑精英们﹑愤青们﹐普遍认为的大好形势﹐特别是农民也在跟着城里人奔小康超美国的大好形势给彻底抹杀了。

原来在十四亿人起飞的时候﹐九亿农民陷在了泥坑里。文件说﹐八十年代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是1.8比1﹐现在变成了3.1比1。

1997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只有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五分之一。农民收入连续7年低速增长﹐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数农户收入出现徘徊甚至减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照中国官方媒体报喜不报忧的宣传习惯﹐当说到“多数农户收入出现徘徊甚至减收”的时候﹐大家就可以想见农民的处境了﹐是越来越穷了。

主管农业的副总理回良玉用两个“最”描述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形势。第一个“最”是﹐现在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最严峻时期﹔第二个“最”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难。

最近出版的纪实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的作者陈桂棣在引言中说﹐“一次﹐路过安徽省淮北平原的一个村庄﹐竟发现那里的许多农户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有一家﹐全家居然用卖菜得来的五块钱就过一个新年﹐生活的窘迫﹐甚至不如刚解放的那几年”。

再读“一号文件”﹐我才了解到我家乡的贫穷不再是“例外”。

新华社高喊﹐“农民不富﹐中国不富”。

也许这个现实对于那些急于赶超美国的人来说﹐太难接受了。就如同《中国农民调查》作者陈桂棣的感叹﹕“我们看到的远远比我们写的严重。我觉得文学写到这个程度﹐就很难让城市人民理解了。”

难道不是吗﹖

当我告诉朋友新华社披露中国农民越来越穷的时候﹐有人还这么嘲笑我﹐说新华社除了日子是真的﹐别的都是假的。“一号文件”有多少水分﹐你知道吗﹖

言外之意﹐胡温出台“一号文件”﹐自暴中国贫穷﹐原来是被反华势力利用﹐来为中国的大好形势抹黑的。

如果不是摸黑﹐真是新华社遭了报应﹐平时撒谎撒惯了﹐说点真话都没有人信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