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子弟上学去:亲情与未来的拔河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6日报导】(据中广新闻报导)23分30秒 继续请听(罗皓恩)制作的新闻专题:“”(5分25秒)

自从两岸开放以来,我国在大陆地区经商人士愈来愈多,台商下一代教育问题也愈来愈多。尽管目前热心台商人士在大陆广东东莞、上海昆山华东已经设立专门的台商子弟学校,学历也获得我国教育部承认,但毕竟名额有限、学费昂贵、教材又得受到大陆控制检查,对福建沿海台商子女,距离更是一大问题。教育部于是从九十一学年度开始,开办大陆台商子弟到金门就读计划,利用金马小三通,厦门到金门船行只要四十分钟之便,教育部大陆小组执秘刘孟阳广邀台商子弟到金门接受和台湾相同的教育。

有了这么多好处,原来在大陆厦门经商的阮妈妈,和先生考量要让孩子从小有正确的家乡观念,毅然暂停工作,试办第一年,就带着当时才小一的阮摓锜和弟弟到金门求学,尽管阮妈妈本身是大陆杭州人,但她坚定相信,既然嫁了台湾人,要让她的孩子,从小对台湾有感情。

面对很多人问她,妻子孩子离开爸爸到金门,怎么面对相思之苦,阮妈妈反问,台湾本来就是我们的家,何来离乡背井。

而之所以选择金门,放弃原本在台湾台中家里学区的明星学校,一方面可以让阮爸爸每两个星期方便和孩子见面,阮妈妈也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只是毕竟能够像阮妈妈一样,暂时放弃工作,陪着孩子到金门一起念书的,目前为止也都只是单一特例而已。更多孩子的爸妈,因为工作忙碌,两个星期、一个月和孩子见面一次都算幸福,有的一忙一拖,恐怕一个学期才能看一次。立委程振隆肯定政府体谅这些孩子在大陆,避免受到当地政治教育影响,开办台商子弟到金门求学的用心,但不免担忧这些孩子从小离开爸妈,缺乏亲情的负面效应。

金湖国小担负大保母工作的替代役杨忠彬,虽然自己学的是特殊教育,但也常常担心自己一个大男生,实在无法像父母一样全心照顾这些孩子。

从小让台商子弟到金门求学,各种生活大小事,孩子们都得自己面对,外人和这群孩子接触,很快就可以看得到这些孩子比同年龄孩子更懂事、更成熟的一面,然而,杨忠彬也提醒,如果没有好的配套辅导,他不敢猜测这群孩子以后是不是更好。

也是因为这样,虽然阮妈妈自己有了成功经验,面对其他同样面临和她们家里一样问题的大陆台商,她也不敢贸然建议她们,把孩子独自送到金门。

台商子弟在金门,有欢乐,有泪水,有成长的喜悦,也有思乡的痛苦。面对未来只会不断增加的台商人口,目前金湖国小已经预备至少一百个床位,可以接纳更多住宿台商子弟,而金城国中、金门高中、金门农工,甚至金门技术学院,也都扩增宿舍,加上其他金门学校增班、宿舍整修增建,配合教育部预备出发的大陆厦门、福州、浦田等地宣导

团,期待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就近到金门就读,有更好的发展。然而,面对更多的孩子,更多的需要,生活的照顾、亲情的倚赖,硬体问题不难,心理的辅导、成长阶段的陪伴,送孩子到金门,对教育部、金门当地学校、台商子女的父母,孩子的未来与亲情,是一场难以抉择的拔河大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