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会升值吗?

对台商、外商的两岸及全球布局有何影响?

人气 16
标签:

【大纪元3月17日讯】(大纪元时报报导) 主持人:吴惠林(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与谈人:高长(东华大学公共行政所所长)、许振明(台大经济系教授)、蔡宏明(全国工业总会副秘书长)
大纪元时报编辑部整理

吴惠林:人民币会否在今年升值?何时升值?升值多少?已成为焦点, 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台商投资中国的影响又是如何?

高长:中国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经济状况并不好,一度讨论人民币应该贬值,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的经贸发展起飞,二○○二年对外贸易成长超过百分之二十,出超及外汇存底的增加便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

为避免造成国际市场的竞争不公,日本财政部长在二○○二年第三季宣称,人民币应该升值,二○○三年初春,美国财长及工商界也提出同样的呼吁。

二○○二年初,布希政府因经济景气问题,刻意压低美元的价位,人民币也跟进,欧元便相对升值。一份研究指出,依欧元随着美元升值的幅度看来,人民币应该升值百分之三十以上,不过现在人民币并无调整,这就造成了中国在二○○三年出口大幅的动荡。

许振明:人民币基本上是盯住美元,一九九四年之前曾有官定及市场两种外汇价,后来合并,并大幅度地往民间的投机价格调整,一直到现在一块美元兑换八块多人民币。

蔡宏明:人民币是否升值,可以参考一九八○年代的台币升值。现在这个时点与当年台币升值有雷同之处,台湾的产品取代了美国的产品,台湾对美国享有大量的贸易出超,今天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出超已超过一千亿美元,基于大选考量,布希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并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的数量,所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

吴惠林:二○○四年全球景气回升,这有无可能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高长:人民币会否升值?以目前中国出超两百多亿美元,外汇存底达四千多亿美元,升值的空间很大,除非今年美元持续弱势。

许振明:美元的国际汇价在今年下半年有可能升值,因为美国经济出现复苏,大选年的利多也会出现,美国金融市场将出现资金紧缩。

回头看人民币,中国有通货紧缩的压力,不愿让人民币升值,但现在又有通货膨胀的阴影,所以人民币升值可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因而人民币应有升值的空间。

吴惠林:也有外界质疑中国经济成长率是虚报,此时货币供给增加,便有投机炒作的疑虑或通货膨胀的压力?

蔡宏明:中国经济成长的数字确有虚报的疑虑,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开始要求正确性。不过因为今年中国的出口可能无法维持去年高达百分之卅四的成长率,中国的外商机构便估计,大约只有去年的一半的成长率,这就可能纾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高长:中国比较有可能采取纾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方式,除非一切努力仍无效,才会直接升值。由于美国目前还持续施压,所以今年有可能从改变汇率形成机制来着手,例如一篮子货币。(由数种外国通货依某一比例所形成的组合)

许振明:我想不至于那么快。台湾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实施浮动汇率的管制,一九八九年才因为外汇市场交易量大之后,改由市场自由决定汇率,以中国目前的资本或外汇市场,交易量并不大,所以官方还是会管制汇率的波动。

蔡宏明:最近远期汇率的走势,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升值预期,所以如果人民币采逐步升值,可以参考台湾一九八○年代中期采取微调的方式。但这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好,反而是一次调整可以防止投机的空间。

吴惠林:至于人民币升值幅度?是一次升还是分阶段升?

高长:我认为会从改变汇率形成机制着手,逐次升而非一次升。今年人民币升值应该无法避免,不过在时间上很难预测。若从中国政府的思路来看,第一是汇率形成机制,从盯住美元到盯住一篮子货币。第二是有管理的浮动制度,包括浮动的频率及幅度,人民币从一九九四年并轨以来,原本采有管理的浮动制度,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就刻意管理浮动制度,所以将来会采有管理的浮动制度,因此人民币会采逐次调整。

当然逐次调会有代价及预期心理,但若一次调,幅度可能是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若以一年多以前美元的价位做基期来比较,人民币至少应该调百分之三十,但中国的经济可能受不了,所以应该会采浮动制度逐次来升值。

蔡宏明:逐次升还是会有风险,可能引起预期心理及炒作,例如外资预期人民币会升值,去年中国虽然面临SARS风暴,但外资的进入却大幅成长,这说明了外资担心人民币升值,所以提前把资金汇入。

中国社科院曾预估,人民币汇率大概低估了百分之六至百分之十,也有学者评估,若采微调之后所带来的预期心理,对中国的危害更大,若能采足够的配套或防范,防止热钱的进出,或许会采取微幅的调动。但在这方面若无法保险的话,一次升足也有可能。

吴惠林:人民币升值有没有可能会步当年台币升值的后尘?

蔡宏明:人民币升值,会为中国国内产业带来进口竞争的压力,所以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便有配套地宣导反倾销措施。

但是中国也将人民币升值视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启动点,去年的外贸政策从亚洲金融风暴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转变为适度的增加进口,未来将借着人民币升值减少低附加价值货品的出口,增加机器设备的进口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去年中国也推动“企业走出去”,也就是借着升值对外投资。

高长:中国已慢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经济政策也渐渐成熟,为了因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采取降低出口退税,开放民间持有更多外汇,结汇的金额较以前扩大。

人民币一旦面临升值,相对美元,人民币的报价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下跌,不利于中国的出口,当然各个产业的影响层面都不同,但如果配套措施能奏效,相信对产业的冲击会减到最低。

吴惠林:过去两三年全球出现通货紧缩,有人指出是因为中国的低价商品外销全球,但现在好像反过来,中国的内需扩大、消费增加,进口量又很大,导致有些价格飙升,所以有统计指出中国有通货膨胀的危险。

蔡宏明:从中国的生产者、消费者的物价指数来看,这两种走向并不同,去年固定投资将近百分之三十,工业生产成长了百分之十七点一,促成了化工、钢材等原料的需求增加,这些价格也大幅向上,但是消费产品百分之八十供过于求,反而价格走跌,特别是农民的消费不足。

据了解,中国生产的DVD在美国的售价一台是廿九块美金,是全球最低价,有成本上的优势,所以有人指出,人民币升值百分之五,不会影响出口价格的竞争力。

如果采取逐步调升人民币的方式,对于抑制出口的效果并不大,倒是中国将走通缩或通膨,还是要看整体的供需结构。去年包括汽车、钢铁、水泥、房地产等行业有投资过热的现象,今年可能受到抑制,这样便可减少通膨的压力。

吴惠林:中国是否会对市场倾斜?


高长:去年中国的经济很特别,一方面煤、电、石油的供应不足,价格节节上涨,一方面失业率持续提高,消费者物价增幅还未达到百分之一,通缩也还未排除。人民币该升值却不升值,导致热钱的流入及外汇存底大量累积,去年广义货币供给增加率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成长率,这就是潜伏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但什么时候会爆发不得而知。

刚才提到中国要扩大内需,但现在民间消费增加得很慢,城镇与乡村又差很多,所以现在人民币若升值,进口货可能较低廉,或许可以刺激民间消费,但谁来消费呢?光是农民就有八亿,高级消费也只有城镇消费得起,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事实上比经济成长的问题还要严重。

吴惠林:中国的游资很多,这会促使通货膨胀及资产膨胀,资产膨胀又会导致泡沫经济,是否中国的泡沫经济有可能出现?

许振明:朱镕基执政时期,房地产的泡沫经济的确存在,也造成去年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压缩了信用成长。此外,农村及城镇的发展不均、不公,劳工保险也做得不好,这都压低了劳动成本,土地地租也偏低,这其实都需要调高。

吴惠林:有人指出,中国的金融改革是神话?

蔡宏明:这方面的问题中国已将之提升至国家安全的层级。呆账率已超过百分之二十,排名仅次日本,高达五千亿美元。由于中国长期以来采取管制措施,人民币的资本账尚未开放,可以避免外来金融的风险。

内部金融的风险也存在,近两年银行贷款有一半流向房地产,因此房地产管理趋于严格,避免银行呆账的恶化,所以中国采调控的方式进行金融改革,但要走向自由化还需要一段时间,也需视中国调控能力而定。

吴惠林:日本及台湾房地产炒作的问题,会不会在中国重演?

高长:游资目前大量涌进房地产,去年中旬中国政府提高银行准备率,也控制银行给建商的贷款,是为了紧缩经济的过热,但到去年年底时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所以房地产持续过热。这还是牵涉中国政府的金融体制,虽然政府有意控制经济过热,但实际上银行还是为了自身利益扩张贷款。

吴惠林:中国民间的游资热钱,有无可能重演或凌驾日本、台湾当年的情况?

许振明:中国房地产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如上海,目前有些说法指出,上海的房地产的炒手主要是温洲商人,或是从海外的英国伦敦的金融市场调资金来炒作。关于中国银行的呆账严重,尤其是乡镇地区的银行,呆账至少有百分之廿五,逾放比例百分之二十,若照章家敦的说法,甚至是百分之五十,不过大体上中国银行的呆账比例约百分之廿五,而且很多是国营企业所导致。

中国的银行很多是国营,而贷款的也多是国营企业,有人想互相抵销即可,但我的观察是,中共是想出售国营企业来引进外资,但是国营企业问题重重,而台商多是中小企业,购买中小型国企还可以,大型国企就不行,例如买下宾馆转型成五星级旅馆。

高长:对于中国藉由金融改革以招商,最近有一份资料指出,中国有意增加并购投资的比例,而出售的对象就是国营企业,特别是将地方型合作社改制成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但我认为这部分的风险偏高,呆账本来就高,经营机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大,不利于走向自由市场机制,这部分必须要小心。

吴惠林:至于人民币对台商投资的影响?

蔡宏明:人民币升值的确不利于在中国从事外销的台商,从事外销的台商约百分之六十,至于从事内销的台商,则有利于原料的进口,不过这些只占百分之四十,所以整体上人民币升值很值得台商关切。

至于并购国企,这是未来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但届时中国的国企结合其他国家的跨国资本后,将对台商产生很大的竞争压力。台商若要并购国企,需要评估国企的价值,如何调整国企的体质以增加竞争力,这部分困难度会比“绿地投资”还高,所以大部分台商还是愿意绿地投资,也就是新设厂房的独资企业。

目前中国市场还存在投资过多的现象,因此预见了供过于求的价格竞争,去年底我们对台商进行问卷调查,中国加入WTO之后台商的竞争压力来自哪里,结果有百分之八十五台商指出是来自中国的企业,这说明了中国的企业正在崛起,这直接冲击了台商的中小企业,此一趋势值得有意投资中国的台商留意。

吴惠林:中国企业的崛起,是否会加重台商投资的困难度?

高长:中国生产过剩的问题一直存在,也有不少人质疑中国经济的高度成长率,可能是灌水的,或是高度经济成长造成存货过剩,人民币升值会扩大中国的消费能力,这有利于内销市场,但仍有生产过剩的问题,所以值得有意进军内地市场的台商小心。

去年中国工业生产产值增加百分之十七点一,经济成长率百分之九点一,但是存货却增加百分之十一,比上年度的百分之二点二增加许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物价一直无法提升,消费品价格一直维持在低水准的原因,这与供给过剩有关,所以值得认为人民币升值之后有利可图而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台商注意。

许振明:中国目前面临产业调整,工资及地租也都会调整,人民币也会升值,再加上出口的冲退税也取消,所以未来的经营困境是越来越高,也就是高成本的问题。新兴企业杀价竞争,而且是价格很低的恶性竞争,而中国官方为了促使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所以地租重新调整,要与台商重新订契约,意思是要台商往内地移动,所以很多台商都反应生意难做。

日期/二○○四年二月六日
──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近五十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
中国人大代表建议加速办案防止贪官外逃
欧盟指人民币暂时不应与美元挂勾
湖北四贪官收受贿赂遭免职开除党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