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内阁新人事》研考主委 叶俊荣推动政府改造

人气: 6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5日讯】

自由时报记者苏永耀╱特稿

  内定接任研考会主委的叶俊荣,是游揆极为赏识的政策幕僚,游在宜兰县长任内,即因县内环保议题与叶俊荣结识,扁政府推动的政府改造,叶俊荣也是参与研议的学者,游揆之后延揽其担任政务委员,如今转换轨道,说明研考会将被赋予更重要的职能。

  叶俊荣是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台大法律系教授,专攻宪法与行政法,在宪政议题如制宪公投亦是政府高层的重要智囊。

  除宪政议题外,叶俊荣在政务委员期间还负责环保生态、核废料选址处理、永续发展等敏感议题,此外,像警政、中央与地方关系等,也是叶俊荣的业务范围,做为著名法学教授,叶俊荣发挥“从学术走入社会”精神,贡献一己之才。

  在政府改造与政治改革这两大面向,叶俊荣主导也都能交出不错的成绩单。然而,积弊终究非一朝一夕即能革除,如今叶俊荣转任督导行政机关政务推动与政策规划的研考会主委,可运用的人力与资源与阳春的政务委员自不可同日而语,这亦显示高层对政府改造已有非做不可的决心。

新闻局长 林佳龙懂得掌握机会

记者邹景雯╱特稿

  这次内阁人事改组,林佳龙被部分媒体从陆委会、文建会、研考会一路派任,现在终于成为新闻局长内定人选。

  对于一位五十三年次、正式从政之途只有四年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际遇可谓得天独厚,让不少长期闯荡政坛的政治人物羡妒不已。

  不过,林佳龙不是省油的灯,除了拥有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的傲人学历,他懂得在任何时候掌握机会创造有利的局面。

  从前新闻局长堪称政府明日之星,但在游揆“开发”出发言人的新角色后,新闻局长的媒体曝光度就此转为黯淡。不过新闻局的职掌却未曾改变,这个行政院重要的战略位置,未被注意不表示不存在。

  林佳龙未来若由舞台前转为幕后,认识他的人都相信新职更适合他发挥,以他在国安会担任咨询委员的表现,其掌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林佳龙的专长。

  由他投入新闻局这个“老”单位,外界都期待他能施展大破大立魄力,彻底把新闻局定位成国家对内与对外重要橱窗,而不再是被意识形态强烈切割的拼装工具。

掌体委会 陈全寿出身奥运国手

记者许明礼╱特稿

  国立台湾体院校长陈全寿内定接掌体委会,他将成为国内第一位奥运国手出身的体委会主委。

  陈全寿是出色的田径十项全能选手,曾获一九六六年曼谷亚运十项全能铜牌,并入选一九六八年墨西哥奥运国手,和“飞跃羚羊”纪政同期出道。一九七○年不慎摔断手臂,提前结束运动员生涯。

  从运动场上退下来后,陈全寿转往学术界发展,于东京教育大学(现筑波大学)攻读运动生理学,在日本杏林大学获博士学位,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位获聘为日本运动生理学教授的外籍人士。

  陈全寿在日本中京大学任教达二十年,民国八十三年返台,担任国立体院教练研究所长,八十九年底出任台湾体院校长。

  选手生涯和体育学术领域都有杰出表现的陈全寿,去年九月九日、六十二岁生日当天,还从陈水扁总统手中获颁体育节精英奖的“终身成就奖”。

  陈全寿在体育界素享声望,这次总统大选,不但公开为扁站台,还具名发公开信,吁体育界团结挺扁,让外界印象深刻。

接侨委会 李应元扮最佳救火员

记者王贝林╱特稿

  圆融的个性、亲切的笑容,李应元总给人阳光般的温暖、开朗,当年因为台独联盟的黑名单背景闯关回台而入狱,并没有改变他的坚持,短短几年内从立委、驻美副代表、行政院秘书长、参选台北市长到出任民进党副秘书长,李应元“做什么、像什么”的特长,成为民进党的最佳救火员。

  虽然台北市长一役临危授命,选举结果并不理想,但在担任民进党副秘书长之后,就又发挥调和鼎鼐的专长,今年年初“百万人二二八牵手护台湾”活动,更从一开始完全不被看好的“不可能的任务”,到轰动国际、缔造纪录,一举拉抬民进党陈吕配的气势,协助陈水扁连任,居功厥伟。

  内阁改组各项人事消息陆续出炉后,李应元就一直是入阁的热门人选,而且被视为可以胜任各种位置的“活棋”,此番若确定接掌侨委会,以其特殊的人格特质,丰沛的政治阅历,必能发挥其特长,使政治历练再上层楼,成为日后民进党闪耀的熠熠红星。

转任政委 许惠祐熟稔两岸事务

记者王平宇╱特稿

  可望出任政务委员的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许惠祐,不但拥有完整法律背景,在两岸谈判协商也有丰沛的第一线经验。

  一般认为,许惠祐这次如能顺利入阁,当为未来四年各项两岸法规修正与调整,使其更符合两岸现状,扮演积极关键的角色。

  早在两年多前游内阁筹组过程中,许惠祐就一再被点名,虽然当时与新职擦身而过,但长期在海基会与许惠祐共事的人士认为,延揽像许惠祐这样的人才入阁,自是政府用人之道。

  法官出身的许惠祐在政大法律系从学士学位一路拿到博士学位,并曾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律哲学及法律资讯研究所进修。

  在两岸谈判,许惠祐是对岸认定的难缠对手、谈判桌上的头痛人物,甚至中国或部分泛蓝人士有时将他视为发展两岸关系的“石头”,但许惠祐曾强调拒绝接受任何有关“鹰派”的定位,他强调自己只是奉行“该有的原则要有,该做的事要做”而已,关键就是坚持“台湾的自主性,两岸的对等性”。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