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危机:库存低于最低警戒线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5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何清心、吴尚、魏德综合编译报道) 中国的上古之书,《尚书》,是最早记载先秦政治思想的书。《尚书》.《洪范》篇中说:“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可见“民以食为天”的政治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即已深植中国人心。

但是今天,因为世界人口遽增及工业污染,导致全球气候迥异于往昔。不断上升的气温、年年锐减的地下水位与降雨量,使得世界粮食安全(World Food Security)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根据地球政策研究院(Earth Policy Institute)的布朗(Lester R. Brown)5月5号的报告,世界谷物收成已经连续四年出现短缺,世界粮食安全进一步恶化,2005年可能出现粮荒。

据环境新闻网络(Environmental News Network)报导,因为连续四年的歉收,使得世界谷物存底数量降至30年来最低点,只有相当于59天的用量。在2003年,谷物短缺一亿零五百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小麦和玉米价格升高到7年来最高点,稻米价格上涨到五年来最高点。

因此,在2004年,我们除了必须让粮食收成不再恶化之外,还必须努力弥补去年短缺的一亿零五百万吨。再加上即将出生的七千四百万人,我们还需要再多生产一千五百万吨粮食来养活他们。假若我们将目标放远一些,想重建谷物安全库存至最低安全标准 — 70天,那么,我们就还需要另外生产粮食6千万吨。

如果我们只想把谷物生产和消耗之间的平衡维持在目前这种状态,今年需要增加的粮食产量是1亿2千万吨。但若想达至最低安全标准(即可供全球人口食用70天),今年则需要增加谷物产量1亿8千万吨。不幸的是,增加产量1亿2千万吨的可能性已不到百分之十,更遑论要重建安全库存。看来全球谷物产量要连续第五年短缺。

基于这一严酷现实,布朗说,我们应当收起乐观的想像与期盼,认真的面对粮食危机。既然全球谷物产量很可能要连续第五年短缺,那问题就在于,会短缺多少?以及这样的短缺会如何影响粮食价格?

首先来看看今年的小麦。世界小麦的主要产区主要在北半球,如在2003年,世界小麦主要生产国为美国、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但他们的产量都偏低,而非主要产区的印度和欧洲的产量却略有上升。假设去年导致欧洲和印度其它作物歉收的炎热与干旱今年不再出现,那可以预见,今年小麦产量将可较去年多出3千5百万吨。

就稻米而言,因为今年中国政府倾尽全力逆转稻米产量连续四年的歉收,具体手段包括提高政府稻米收购价格,所以今年产量会大增的可能是中国。据专家估计,今年中国稻米产量可能从1亿1千5百万吨上升到1亿2千2百万吨。就算其它稻米生产国产量处于中等水平,今年稻米产量将可望较去年提高1千2百万吨。

再者是主要作为饲料的玉米。美国是世界产玉米大宗,占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估计美国玉米今年产量和去年持平。因为美国的玉米主要是靠雨水灌溉,所以无论是干旱还是炎热都会使产量变化很大。美国是否能产出去年的产量是令人怀疑的,但我们乐观其成。假若其它地区增产,则会使2004年的玉米产量提高1千万吨。

其他次要的谷物:如大麦、黑麦、燕麦、高粮、粟米等,近几年的产量也是不断减少,估计今年产量是3百万吨。

将所有预估的增产数加起来。小麦3千5百万吨,稻米1千2百万吨,玉米1千万吨,其它3百万吨。总共6千万吨。这已有所进展,但距离弥平1亿2千万吨的缺口,还差6千万吨。如果我们再考虑适度地重建一部分库存至65天,仍还差9千万吨。

在全球气候骤变的今天,全世界的农夫们除了每年所固定必须面对的变数外,现在他们还要考虑两个新问题 — 灌溉用水的不足和全球气温不断的升高。

灌溉水源的减少和全球气候的暖化,使得农夫们要增加作物产量相形之下变得困难。在中国,三分之一的玉米与的二分之一的小麦产自华北平原,但那里的蓄水量正逐年不断下降且水井日渐干涸。

据统计(请参阅http://www.future-china.org/fcn/ideas/fci20010515.htm),在1996年,中国第二大河 — 黄河断流133天。1997年,由于干旱,黄河断流长达226天。这一年,河水有很长一段时间未能流到黄河出海所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 — 山东省。中国五分之一的玉米和七分之一的小麦产自山东,而该省50%的灌溉用水来自黄河。

而据人民网于4月14日报导,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在1996年三、四月间,两湖之间河段首次断流,时间两个月,断流距离三四百米,但鄂陵湖出水口于2003年底发生历史上首次断流。

印度大部分的邦(states),包括它的粮仓 — 旁遮铺(Punjab),和美国的南方大平原和西南部,也同样面临缺水危机。

在这三个国家,农田用水都被都市占走了。更糟的是,在一些小国家,因为含水层在逐渐干涸与城市的需要,使得农地找不到灌溉用水。

在温度方面,近期记录表明,在最近两年来,每年世界主要粮食产区因气温的升高,而使收成减少。从1970开始,地球平均气温升高摄氏0.6度。历史上温度最高的四个年头,其中三个出现于最近四年,而这四年正是粮食歉收年。今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显然会高于正常水平(此一水平为1950-80间的平均值)。

如果预估的2004年粮食短缺6千万吨成真,那整个世界将不知道会变得如何。要么谷物库存会减少12天存量,降至史上最低的47天,要么粮食价格会上涨并且导致用量减少。这对那些每天生活费低于2美金的30亿人来说,日子会变得很困难。

粮食短缺可能引发某些国家在2005年通过政治或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从而导致政治危机或局部地区的不稳定。我们有前车之鉴。

在2002年9月,由于天气炎热导致歉收,加拿大宣布限制小麦的出口以保证国内用量充足。2个月后,澳洲也因为干旱而歉收,宣布只向它的传统客户出口粮食。2003年中期,欧盟停止发放谷物出口证照达数月之久。在2004年1月,俄罗斯强行征收小麦出口税来控制上扬的面包价格。

布朗认为,要解决世界粮食危机,不是增加耕地面积、加重农药使用量而是重视生态系统的平衡。

联合国粮农组织(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今年世界粮食日及传媒粮食运动(TeleFood campaign) 的主题是重视生物多样性以拯救粮食危机(Biodiversity for Food Security)。

生物多样性对农业及粮食生产是重要的。人们需要各式各样的食物,房子及财货来维持生活。但是,人却不断在威胁我们周遭的物种及其生长环境。很多动植物频临绝种,这导致利用动物,如昆虫,来替植物受粉与靠微生物来维持生态循环也变得相对困难。

地球有40%以上的土地被用来发展农业。藉由使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比如减少农药之使用、发展有机农业与轮耕等,农夫们可以与周围生态环境维持一个平衡状态。家畜、昆虫、真菌与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并将养分释放回土壤中﹔蜜蜂、蝴蝶、小鸟与扁蝠可以为果树受粉﹔沼泽湿地则可以过滤污染物,森林可以防止土壤被雨水冲蚀﹔食物链中的掠食者则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维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包括注重环境保育、增加这方面的教育,政府立法等。

世界粮食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但要彻底解决这种危机,唯一的方式就是重视生态多样性,使人类与自然共存。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龙川爆炸案是否北韩版的切尔诺贝利事故?
萨达姆行贿名单 联合国官员也被影射收贿
专家:世界面临粮食危机 中国影响更大
联合国称纳米比亚急需援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