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斯氏紫斑蝶黄金蛹 苗栗现踪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谢文华╱苗栗报导〕台湾蝴蝶保育学会、苗栗县自然生态学会,昨天在苗栗一处海边防风林进行“斯氏紫斑蝶”生态调查,发现每一百平方公尺采样区有多达一百四十个蛹壳和羽化失败的死蛹与蝶尸,证实此处为斯氏紫斑蝶的繁殖大本营,属于“生态型紫蝶幽谷”,保守估计有三万只在此聚集,他们并进行两百只野放,希望透过基础且长期性研究,有助解开紫斑蝶的迁徙之谜。

  台湾蝴蝶保育学会调查,五月至今中台湾地区广泛出现有民众目击紫斑蝶大规模迁徙蝶道现象,南起彰化八卦山脉、台中大肚山脉、清水地区、大雪山林道、苗栗滨海公路沿线、西湖、卓兰至新竹香山、北埔地区。迁徙范围极广,引起学术界人士关注。

  四年来主持紫斑蝶追踪计划的台湾蝴蝶保育学会研究员詹家龙表示,该会过去累积的观察纪录,以高雄县茂林乡四种紫斑蝶聚集的“越冬型紫蝶幽谷”较多,对于蝶道迁徙过程,一直停留在传闻阶段,缺乏更进一步的发现。

  五月下旬,经台湾大学昆虫学系学生叶昌伟通报,在苗栗一处海边防风林内发现为数惊人的斯氏紫斑蝶金黄色的蛹壳,经实地勘察后,证实为紫斑蝶春季繁殖热点,遂展开生态调查工作。

  台湾蝴蝶保育学会、苗栗县自然生态学会、台大自然保育社卅余名成员,昨天上午抵达研究现场,而国家地理频道“找寻蝴蝶王国蝶道之谜”导演邓文斌也全程拍摄。

  研究人员于防风林步道两侧,随机圈出廿八处采样区,一处采样区长、宽各十公尺范围,他们根据紫斑蝶会在低矮灌木丛里化蛹的习性,一一寻找,经三个小时的登录,每一百平方公尺采样区内发现一百到一百四十个蛹壳,其中约有二十个左右羽化失败的死蛹,另发现少数羽化不成熟的蝶尸。

  此外,研究人员拿着特制的捕蝶网随机在防风林内,以八字型对空挥舞捕捉后放入蚊帐,再一一取出,握住双翅基部,登录雌雄、量测翅长,再以油性原子笔于翅膀上标记发现的时间、地点代号后野放,以便于未来蝶友通报,作为研究蝶道的参考。

  研究人员表示,由于紫斑蝶翅膀上艳丽的鳞粉具有传递讯息作用,为避免标记过程伤害紫斑蝶,标记工作需经特别的训练。

  詹家龙说,紫斑蝶每年至少会出现三次大规模迁徙,第一次是南部越冬个体在清明节前后的“四月北返”;五月中旬至六月初各地新羽化第一代紫斑蝶后进行“二次迁徙”;每年十月国庆日前后则是“南迁渡冬”。

周文豪追蝶之旅 冲冲冲

记者谢文华╱专访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学术副馆长周文豪博士,过去以研究两栖类生物为主,他住在台中大肚山上,偶然仰天观察意外与紫斑蝶相遇,展开了一段“追蝶”之旅,也为既有紫斑蝶迁徙蝶道累积研究,提供另个起点。

  周文豪去年六月于大肚山上散步时,发现了紫斑蝶的踪影,虽然仅是零星几只,但紫斑蝶“勇往直前”往北飞翔的天性,深深触动了他,只可惜当时已是紫斑蝶往北迁徙的尾声,引憾之余,今年三月即开始等待紫斑蝶的到来。

  三月下旬,紫斑蝶果真出现在大肚山都会公园,他请公园的管理人员协助记录紫斑蝶每天、每分钟出现的频次,由于紫斑蝶都是在上午时段迁徙,从三月到六月间,一旦有大规模的迁徙状况,他则放下手边工作,开着车以时速三十公里展开追蝶之旅,所幸追蝶的过程都有道路可达。

  周文豪发现,紫斑蝶有往高处飞越的习性,在山里沿着棱线飞行,越过人烟稠密的社区就往顶楼飞,如遇平坦处则离地约一、二公尺穿越,进入森林后则循着树梢前进,但是,在中二高的大甲交流道一带,却有不少紫斑蝶越过上空之际,因高度过低而遭来车辗毙。

  周文豪观察,四月十日以后,紫斑蝶出现中部上空的数量骤增,五月最壮观,平均一秒有一、二百只的紫斑蝶飞过,“蝶流”宽达一百公尺,他形容那份震撼有如“树梢间山岚被风吹袭,也像烧稻草的灰烬一波波扬起”。

  他说,未来将建议科博馆与民间钻研紫斑蝶的团队合作,规划紫斑蝶特展、举办研究紫斑蝶培训营、规划台湾尾到台湾头的赏蝶迁徙之旅,再找回已逝的“蝴蝶王国”美名。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