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遇上虎头蜂 快跑别招惹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许敏溶、郑淑婷╱台北报导〕对虎头蜂有深入研究的台大昆虫学系兼任教授安奎指出,这次攻击游客的虎头蜂正确名称应是“黑绒虎头蜂”(别名黑腹虎头蜂),是台湾蜂类最凶猛的虎头蜂,攻击性强,一旦其领域被侵犯或被骚扰时,马上会对入侵者发动攻击,民众若遇到这种情况,快速远离蜂窝才是保命之道。

  至于避免被虎头蜂攻击的要诀,安奎建议,除了不招惹、攻击虎头蜂外,最好每年四、5月,在虎头蜂开始筑窝时马上摘除,或者诱捕蜂王,避免蜂窝坐大为害。

  历年来发生虎头蜂攻击人而造成的伤亡事件,“黑绒虎头蜂”是头号凶手,其次则是“中国大虎头蜂”。安奎表示,黑绒虎头蜂在都市或山区都可见到它的踪迹,攻击性最强,一旦发动攻击,追击的范围可远达五十至一百公尺;中国大虎头蜂主要出现在山区,体型最大的工蜂长达四公分,攻击范围最远约二十公尺左右,毒性强烈。

  安奎说,避免虎头蜂攻击,摘除蜂窝是唯一的方式,每年6月到12月是虎头蜂筑窝的时间,预防方式是在蜂王到达时马上诱捕,若蜂窝已经筑成,最好请消防单位处理,可透过火攻、水淹或用强力吸尘器等方式摘除。

  他也提醒民众,在野外遇到虎头蜂,最好不要招惹它们,或蹲下,或绕道而行;若一旦被虎头蜂攻击,“应该马上逃跑而不是蹲下”,虎头蜂并不会因为人类蹲下而不攻击。

  三峡消防分队表示,遇到虎头蜂攻击,绝对不能用手拍打、挥舞,要用衣物或帽子先护住头部,尽量压低身体、快步跑离现场,若附近有草丛则可躲入等待蜂群离开,万一被叮咬可以赶快用自己的尿液先进行急救。

  此外,民众尽量不要穿太鲜艳的衣服进入山区,女性朋友也尽量避免涂抹香水。

毒蛋白毒性 过敏者要命

〔记者魏怡嘉、郑淑婷╱台北报导〕台湾地区多山,民众遭虎头蜂螫致死案例时有所闻;医师表示,虎头蜂的毒性为毒蛋白,依其毒性剂量计算,至少要被螫上一、二百针才会致死,而临床上遭虎头蜂螫致死的案例,多因对毒蛋白过敏,进而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有时只需短短五分钟,病患就不省人事,危险性相当高。

  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梁指出,国内因遭虎头蜂螫致死案例不在少数,其中又以对虎头蜂毒蛋白产生过敏性休克死亡占多数,这类病患一旦被虎头蜂螫个几针,若不及时注射肾上腺素,五到十分钟内就会致命。

  故国外会建议上山民众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或是抗过敏药剂、强心剂及类固醇等药品,以备不同状况时可立即处理;也有些国家在虎头蜂可能出没的地区设置小药站,供游客紧急时使用。

  当然,若对虎头蜂毒蛋白不会产生过敏,只要不被螫上一、二百针,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危险;林杰梁表示,和一般蜜蜂不同,虎头蜂的毒针螫人之后还可以重复使用,因此一旦被虎头蜂螫到时,如果非必要,最好不要将虎头蜂打死,以免毒针留在伤口上,最好让虎头蜂飞走,一并将毒针带走。

  若不幸虎头蜂的毒针留在伤口上,林杰梁指出,千万不要逆向抽取拔除,以免反而将毒液灌入,可以用衣服采平扫的方式,将毒针扫掉;至于伤口处理,可以擦些抗过敏的药膏,并加以冰敷,一方面可以镇痛,一方面可使伤口血管收缩,降低红肿的程度,随后立即就医。

  林杰梁表示,过去传出虎头蜂螫人案例,多集中在9月秋天,主要秋天是虎头蜂分巢及准备过冬的季节,这个时候的虎头蜂较容易被激怒,虎头蜂巢多筑在人烟罕至的地方,若不小心误入虎头蜂势力范围,最好安静的往后退开,且最好是往顺风方向走,以免风向把气味带向虎头蜂,引来攻击;此外,到山上最好穿暗色系的衣服,同时不要擦香水,以免虎头蜂误以为是花朵,飞来采蜜。

  恩主公医院医疗副院长李威杰,被虎头蜂叮咬后的四到六个小时之内,是毒液发生作用的重要观察期,万一民众遭到虎头蜂叮咬,不管伤势轻重,一定要立刻就医,才能确保自身安全。

  李威杰说,民众到野外或山区游玩时,不妨多带件雨衣在身边,若遇到虎头蜂攻击,雨衣的厚度足以避免被虎头蜂叮咬。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