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研院选出17位新院士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洪素卿、许敏溶、刘力仁╱台北报导〕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昨日选出第廿五届院士,今年竞争非常激烈、当选率创近年来新低,四十一位候选人最后只有十七位能戴上院士桂冠。中研院长李远哲期许新院士能承先启后、担负责任,把学术当成志业,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他强调本届候选人都非常优秀,没能选上是因为院士选举制度有待改进,选后将立即组成专案小组检讨,让更多杰出人才能入选院士。

图为数理组的萧荫堂(上排左起)、毛昭宪、胡玲、胡正明;廖国男(下排左起)、李德财、黄锷、刘国平。//中央社


图为人文社会组谢宇(左起)、王德威、罗闻全、王汎森、陈永发。//中央社

  新科院士共有六位在国内服务,四位列为候选人的中研院所长全数上榜,包括原子与分子研究所长刘国平、资讯所长李德财、近史所长陈永发以及历史语言所长王汎森,另两位国内院士为成大讲座教授张文昌和台积电技术长胡正明,让国内院士突破七十五位,院士总数增为两百二十位。

  对四位所长都膺选院士,李远哲感到非常欣慰地指出,所长须负担很多行政工作,得牺牲学术研究时间,在院士选举时并非有利条件,四位所长都能当选,显示他们真的都非常杰出,也证明中研院水准确实越来越高,以原分所长刘国平为例,被公认是化学动态学领域研究目前全球最顶尖学者。

  本届三位女性候选人最后只有数理组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电机以及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胡玲顺利获选,也终于打破了数理组目前全是男性天下的局面,数理组的女院士一直只有第二届当选的“中国居礼夫人”吴健雄院士,七年前吴健雄过世后就让数理组女院士挂零至今,相隔四十五年,数理组终于选出第二位女院士胡玲,又正好是吴健雄晚年指导的博士生,可以说是后继有人。

  生命科学组这次仅有四人当选,高达三分之二的候选人被刷下,创近十届以来当选率最低纪录,生命组院士中研院副院长赖明诏强调,今年当选人少,绝不代表候选人的资格比较差,本届候选人都是非常优秀的,只因生命组各个院士的专长比以前更宽广,要集中全组院士力量去投某一个人,越来越难。

  李远哲指出,候选人要得到该组院士三分之二、全部院士二分之一的票才能当选,但中研院院士的总人数不及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十分之一,院士数目虽逐年增加,领域却越来越分散,票数也就越来越不容易集中,过去好几届院士会议都在讨论数理组的工程和基础科学、生命组的医学和生物要分开来选,这些都会请专案小组研究改进,希望下届院士选举就能有革新的局面。

兄弟档扛龟 师徒档开红盘

〔记者郭怡君、许敏溶╱台北报导〕第二十五届院士候选人李远鹏、胡流清、杨祖保的哥哥都是院士,选前备受外界瞩目,开票结果却是兄弟档全军覆没,但“师徒档”却顺利开出红盘,刘国平是李远哲的直系徒孙,吴健雄、余英时院士多年前指导的博士生胡玲、王汎森也都不负恩师的栽培,在昨日戴上院士桂冠。

  对于弟弟李远鹏的落选,李远哲坦然笑说:“我从小就相信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要有一起牺牲的准备,远鹏大概会觉得很不幸身为我的弟弟,因我绝对不会特别推荐他,还有同事说我是大义灭亲。”

  刘国平在美国的指导教授帕尔森正是李远哲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对徒孙刘国平的当选,李远哲有掩不住的喜悦。他很自豪地说,要他在学生论文上签名,该学生一定要是全世界作得最好的,要比他还杰出才行。“我为刘国平的老师背书,他的老师又为他背书,所以刘国平比我还要好两倍,甚至是一百倍。”

  短短一番话,道尽李远哲对刘国平的推崇,刘国平也不负师望,七年前曾以完整的实验,将李远哲多年前未解释完成的分子共振现象,作清楚的证实与延伸。他十一年前在李远哲大力说服下从美国返台。

  今年唯一获选的女院士胡玲,其博士指导教授吴健雄是学界公认华人史上最杰出的女科学家,在要求严格、作风严谨的吴健雄底下作论文非常不易,胡玲通过恩师的考验后,后来果然在科学界大放异彩。

  奈米科技是廿一世纪初最热门的领域,胡玲在二十年前就开始进行奈米结构的研究,数理组厉鼎毅、何志明院士都推崇胡玲不只是研究成果杰出,更有非常卓越的科学领导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协调、人缘非常好,当初她要离开贝尔实验室的工作时,贝尔有不少属下都是非常依依不舍地哭着送她离开。

  人文组新科院士王汎森在普林斯顿攻读博士的论文指导教授,正是史学巨擘余英时院士,余被誉为二十世纪后半华人最重要的史学家,王汎森非常感谢余英时的指导,他表示,博士研究期间正值他的学术成长期,余英时作学问的风格、思考问题的方式、对研究论点的表达,都奠定他的学术研究基础,在所有老师当中对他的影响最深远。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