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围棋”包格喜塔尔 老少咸宜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9月5日讯】包格喜塔尔,蒙古语意为围猎,也是盛行于内蒙古西部蒙古族群众中的一种棋类运动。它被人们称作“蒙古围棋”。

蒙古语,包格喜塔尔意为围猎,是盛行于内蒙西部的一种“蒙古围棋”。 前不久,这种少为人知的“蒙古围棋”,在鄂托克前旗举行的鄂尔多斯市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已开始受到各界的瞩目,渐渐崭露头角。

据新华网报导,“包格喜塔尔”的棋盘很像围棋棋盘,但是最大的不同在于棋盘的方型格中会画有斜线,棋子可以斜着走。有两种棋子,一种叫“鹿棋”,上面标有鹿的头像、总共5颗、棋子较大,摆放在棋盘的正中间;另一种是64颗标有狗头像的小棋子,称作“狗棋”。不管是拿“鹿棋”或是“狗棋”都有机会赢。

比赛的规则是,“鹿棋”先走,“狗棋”再开始围,“鹿”可以跳过“狗”的上方,停在下一个空格处,吃掉这颗“狗棋”。如果紧贴着“鹿”有相邻的两只“狗”,这条路就不能走了。另外,“鹿棋”在没有隔一个跳一个的情况下,也可以一格一格地移动。依照这些规则5颗“鹿”在“狗”的包围下跳跃移动,而“狗”则步步为营,力将“鹿”围死。不过现在有人把它叫作“狼吃羊”这是错误的说法,哪有用羊来围猎狼的道理?

根据介绍,这种“蒙古围棋”,老少咸宜,3岁小孩和老人都可以参加。这种围棋光棋盘就有32种之多,但是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棋手的实力安排棋子的数目。举例说,3岁的小孩可以下一“鹿”和两“狗”的棋,棋盘也会相对简单。一般“鹿”和“狗”的比率大约在1:12。“狗”的数量最多可到128颗 。

受蒙古民族狩猎而启发,一位研究包格喜塔尔20多年的专家赛音吉雅说,在5世纪的阴山岩画就有一些详细记载,也可算是这种围棋的最早记录。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包格喜塔尔”只盛行于鄂尔多斯地区的一些召庙,所以会下这种围棋的人很少,几近失传。赛音吉雅认为,包格喜塔尔有助于开发人类智力。这几年,经过赛音吉雅等人的努力,喜欢这一类运动的人多越来越多。

赛音吉雅在棋盘上,用蒙古文写着:“方块里尽显智者之智,将蒙古族文化推向世界。”他让他的小孩从4岁开始学棋,培养思维能力。

刚开始,他们拿酒瓶盖等当作棋子,用沙地或木板当作棋盘。后来,赛音吉雅研究出塑胶棋盘和棋子,并成为居家和比赛用棋。他也利用出售棋盘和棋具的机会,到鄂尔多斯各旗区寻找高手切磋棋艺。

赛音吉雅不但从事“包格喜塔尔”的研究,并担任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代表队教练兼队员,并且在伊旗蒙古族中学教授化学,赛音吉雅说:“1999年市民族运动会上,最年轻的选手就是我,那时我已39岁了。而这届民运会最小的选手才14岁,是我的学生”。学校专门为这项棋艺运动开设课程,现在他所任职的伊旗蒙中,全校600多位学生都会下。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蒙古来台招商  盼油电事业采购合作
持有美国永久居民身份的活佛 在内蒙古被捕
中国拘捕美国华裔佛教徒
内蒙拘留美佛教界领袖和基金会领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