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黎安友:赵追悼会是中共难题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辛菲采访报导) 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17日早晨病逝﹐大纪元记者辛菲18日采访了权威中国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教授。

黎安友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以其专注于研究中国的政治改革而知名,代表作是1985年出版的《中国的民主》。作为《中国“六四”真相》一书英文版《天安门文件》三名编辑之一,他被中国政府列入拒绝入境的黑名单。

在大纪元记者1月18日的采访中﹐针对如何评价赵紫阳先生﹐黎安友认为﹐“赵紫阳的成就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经济改革﹐特别是农村改革和沿海地区的开放﹐这两个方面他的成就大。第二个方面是政治﹐他的眼界广﹐他可以看到中共需要改变工作方法﹑中共与社会的关系﹐要提高透明度﹐要党政分开﹐要扩大选举机制的作用。他愿意多大规模地改变政治﹐我们不知道﹐但是他比李鹏﹑江﹑邓以及同年龄的人﹐眼界广得多。”

对于赵紫阳89年去天安门去看学生﹑反对武力镇压学生这一举动﹐黎安友表示﹐“这个当然是非常按照原则做事﹐他原则上不愿意用暴力镇压学生﹐他忠于他的原则。”

对于中共是否给赵紫阳开追悼会﹐黎安友指出﹐“这对他们来讲是个难题﹐开个追悼会的话﹐给大家一个信号﹐就是说中央承认赵得人心﹐而且开一个追悼会﹐大家会非常敏感地观察在追悼会上的发言﹐对赵的评估够不够高﹑够不够充份。但是不开追悼会的话﹐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不公平﹑不公正﹐也会引起一些老百姓的不满。”

对于中共是否可能给赵紫阳先生恢复名誉和给“六四”平反﹐黎安友认为﹐“我认为没有可能﹐因为现在的掌权者对平反‘六四’没有政治利益﹐对他们自己来讲﹐这个没有好处﹐除非他们受社会上的压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平反‘六四’。”

当赵紫阳逝世前病危时﹐黎安友对美联社说﹐北京清楚地记得﹐胡耀邦1989年去世引发了天安门抗议示威。黎安友指出﹐“赵的死﹐也很可能成为一个导火索﹐就像胡的死一样﹐创造一个机会﹐成为各种不满力量表达情感的中心﹐并组合成更大的力量。赵一直被视为争取民主的象征。”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香港支联会悼念赵紫阳
学者:赵逝世反应淡 政府刻意抹杀的结果
赵紫阳先生含冤仙逝归天-----中国历史的悲剧
孟浪﹕悼赵紫阳先生及中共前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