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协助马拉威训练接生婆拯救母子生命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4日报导】马拉威系列报导(八)(中央社记者刘正庆约翰尼斯堡特稿)就像台湾早年情况一样,多子多孙多福气是马拉威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观念,但背后隐藏的却是婴儿夭折率居高不下和创造农业生产必要的人力,不同于台湾有受过训练和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传统接生人员在医疗资源极端匮乏的马拉威,却是延续新生儿和产妇生命不可或缺的要角。

提到北部姆祖祖中心医院发起的传统接生婆计划时(Traditional Birth Attendant),台湾派驻马拉威医疗团护理师徐慧贞表示,马拉威人面对死亡的最好方法就是多生,但问题是,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的马拉威,多数偏远乡村居民只能以土法炼钢、临阵磨枪方式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徐慧贞说,在这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设备器材简陋或人为造成的疏失,仅姆祖祖地区一岁以下新生儿的死亡率便占总出生人口的百分之九点四,全国每年也约有三千名妇女因怀孕或生产而死亡。

她表示,散居在马拉威高原地区的乡村村民,大部分的人都是由传统接生婆接生,而这些助产士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训练,因此转介到医疗团的产妇和婴儿,产前或产后的并发症如败血症、子宫破裂等十分常见。



要怎么找“合格”的接生婆?实际执行产前检查与协助生产,便成了徐慧贞在马拉威的超级特搜任务,但在崎岖不平的山路、零星散布的社区中找出可堪大用的接生婆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初期只能透过村民口耳相传或是找当地有力人士的推荐,培养和训练接生婆。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克服沟通上的障碍后,台湾医疗团在总人口数十三万二千多人的姆祖祖地区,如大海捞针般的找到五十六名有经验的接生婆,而这些人自然变成医疗团的“生产督导员”,之后再以每名新台币五千元的费用,提供其它社区的助产士也有同样受训的机会。

当笃信基督教的徐慧贞和督导员梅姬(Maggie)带领记者到姆祖祖一处偏远社区参观时,不到三坪面积大小的产房,通常就是一个新生命降临的地点,这里没有什么病床和婴儿保温箱,只有简陋的草席和一些必要的抗生素药品,万一是夜晚才临盆的孕妇,接生所需的水和电,也只能靠助产士利用手电筒、骑着台湾医疗团提供的脚踏车赶快去提水。

虽然一切是如此的克难和不便,不谙英文的社区助产士和生下婴儿的妈妈们,仍兴高采烈的带着自己的小孩聚集到当初生产的产房外,为的只是见证“传统接生婆计划”的成功。

徐慧贞说,由于当地百分之八十五社区居民是完全不识字的文盲,产前和产后的基本卫生教育只能透过图画说明,从中介绍产妇和新生儿在产前和产后应摄取的营养,以及如何避免感染爱滋病和其它生产所造成的并发症等。

自从去年五月正式开办“传统接生婆”计划以来,台湾医疗团已在姆祖祖地区成立二十二间社区待产室,产前检查总人数达六百零七人,并且成功接生四百零四名新生儿,徐慧贞表示,直接深入乡村协助马拉威人帮助马拉威人,享受当地民众热情的友谊,是让她感到最快乐的事情。

至于最大的感想和收获?徐慧贞说,自己认真去做后,便发现马拉威人就会想办法跟上来,因为医疗团训练出来的督导员和助产士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只要是对的、是好的,马拉威人都会愿意投入心力下去做。

过程中虽然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困难,不过徐慧贞指出,台湾发起的传统接生婆计划透过不断的教育和训练,已经在姆祖祖不同社区中形成了一个心理支持团体,而在社区中受村民敬仰的接生婆,除了接生之外,还可以帮助社区里需要帮助的村民建立起正确的医疗技术和观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