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蓝姿宽晶彩世界近日福华沙龙亮相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谢震南台北二日电)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校友总会理事长蓝姿宽创作的晶彩绘画,十二月十五日起在福华沙龙亮相。蓝姿宽期盼借此展览,让更多人分享晶彩绘画带来的喜悦,进一步创造具个人风格的作品。

源自日本的晶彩绘画,原本称为“七彩工艺”。一九六六年远藤淳生开始运用于装饰镜子、玻璃、装饰品、器皿等,因为彩绘后的作品不必经过窑烧,却能呈现质地坚硬及晶莹剔透的色彩,不仅十分讨喜,也深获手工艺老师及室内设计师的青睐。

一九九九年,蓝姿宽的亲人赴日参观手工艺大展,在展场发现“七彩工艺”而惊为天人。亲人因曾长期教授面包花、纸雕等工艺课程,看到七彩工艺如获至宝,随即投入远藤淳生门下受教。

见识亲人带来在东瀛习得的七彩工艺,蓝姿宽拿着七彩颜料,随意在玻璃、磁砖上作画,竟然越画越有趣,从陶磁的着色、到艺术的创作,色彩可以不断堆砌,不满意的颜色可以立刻擦拭,或等干了再用其他颜色铺陈于上,底下的颜色或线条在完成填充后,能意外看到底层隐约透出的色彩及图案,如此重重叠叠,画作充满了多重的肌理,颜色也愈发丰富多彩。

但蓝姿宽也指出,一幅艺术创作画在玻璃或陶磁上,如果不慎摔破,恐怕所有创作的心血都将付诸流水。

然而,几经思量的蓝姿宽,着手尝试画在压克力板作画,却也一样让人得心应手。因为,尚未看到艺术家用七彩颜料作画,且完成的作品加上特殊的填充材料,宛如一幅经过窑烧的陶板画,因此,蓝姿宽它称之为“晶彩画”。

“晶彩画”看似陶板画,但属于艺术创作的部分是无法铸模复制,不但颜色更能长久保存,而且使用压克力板作画比较画布或画纸更无腐蚀的顾虑,相对提高“晶彩画”的典藏价值。

过去一、二年来,蓝姿宽一有空就投入“晶彩画”创作。刚开始从最简单的图案着色、相片剪贴及饰品制作,到具象、非具象的绘画,从生活工艺到艺术绘画做了一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十二月十五日于台北市仁爱路的福华沙龙展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