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县市长选举挫败 民进党面临检讨改革压力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瑞弘台北三日电)县市长选举落幕,民进党出乎意料的溃败,仅获六席,尤其台北县、宜兰县、嘉义市等指标县市,在府院党全力拉抬下仍告失守,更是民进党执政以来的重创。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弊案罩顶,选前改革声浪已四起,选后将难以避免全面检讨的压力,是危机,也是契机。

民进党这次选举在高雄捷运弊案中一路苦战,外界原本即不看好,但没想到竟只选上六席,远不及上届的九席、上上届的十二席,退回到一九九三年的六席,地方执政版图大幅缩水,尤其北台湾蓝营全面攻克,彰化、南投等执政县市失守,蓝绿界线往南推移。

靠着地方包围中央策略,进一步取得中央执政权的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诉求“用心打拼‧建设进步”地方政绩牌,但选战主题失焦,成为弊案大战。

党内人士直言,中央执政不佳是败选最主要因素,尤其是选前爆发高雄捷运弊案,让许多支持者对民进党清廉、改革的核心价值产生质疑,政党支持度全面下挫,创下新低。

党政人士也指出,虽然民进党后期锁定国民党候选人弊案攻击,却难以扭转选民对高捷案的印象,也让国民党负面选举得以奏效。

尽管府院认为,这次并非民进党执政的期中考或信任投票,但核心辅选人士也坦承,宜兰县、台北县施政都获得高民意支持度,为何无法守住?原因就是中央执政出了问题,选举结果反映六年来的施政。

另一方面,辅选人士也指出,和上届县市长选举相较,蓝营取得有效整合,加上三合一选举效应,国民党基层网络组织得以全面动员,让民进党在包括彰化县、宜兰县和台北县败选。

无论如何,民进党挫败是事实,尤其府院党高层辅选的重点县市,最后只保住屏东县,宜兰县、台北县、嘉义市等指标县市均告失守,不仅让直接承担成败责任的党主席苏贞昌等人重伤,选后也势必要面对来自党内外的庞大检讨声浪。

台北县长候选人罗文嘉在选举期间提出“新民进党运动”,党内人士曾预言,如果选举结果民进党获胜,新民进党运动将成为口号,反之,这波要求改革的声音将充满能量。

民进党在一九九三年的县市长选举中,也曾仅拿下六席,使得当时的党主席许信良下台,民进党重整旗鼓,隔届斩获十二席创下新高,奠定中央执政基础。这次失败,是民进党的危机,也是契机。9412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