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简讯通知 直接找银行查真伪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靓慧╱台北报导〕尽管银行业者、警方不断呼吁民众,接获各类简讯、电话时,必须小心求证,但是诈骗集团的诈骗行为,却没有减缓的迹象;银行业者呼吁,民众接获各种名目的电话、简讯通知,务必直接拨打银行的服务专线,若确定是诈骗电话,可直接通报警政署全民防骗专线“165”。

本报昨天接获读者反映,诈骗电话、简讯,并且未因为媒体的持续报导而降温,而且诈骗手法涵盖“信用卡出现不明消费”、各类贷款“应缴款项逾期未缴”,由于歹徒未必清楚接获电话的消费者,固定与哪些银行往来,因此若发现民众接获电话通知后没有反应,隔一段时间后,还会改变银行名称再次行骗。

银行业者指出,银行公会已在去年正式决议,银行藉由发送简讯通知客户的各类资讯,简讯内容中不再直接提供连络电话,民众必须自行拨打信用卡、存折上登载的电话与银行联系,借此与诈骗简讯明确区隔。

因此,民众如果接获简讯、电话通知,务必直接拨打信用卡、存折上登载的电话与银行联系,如果手边没有电话,也可拨104查号台的电话,查询银行登录的客服专线,多一道查证的程序,就可以避免被骗。

此外,民众如果确定接到的是诈骗简讯、电话,可直接以手机直拨警政署全民防骗专线“165”,及反诈骗专线0800-018-110求证,让警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诈骗集团的行动。

至于平日使用自动柜员机(ATM ),也应依照萤幕上所显示的功能选项及指示进行操作,输入每一项目所需资料,切勿听从他人指示操作。

诈骗电话难追 干脆断尾

〔记者姚岳宏╱台北报导〕目前警政署电信警察队针对简讯及语音诈骗集团,祭出“断尾专案”,以遏止日益猖獗的犯罪行为,目前已经有初步成果。

诈骗集团都在中国福建厦门一带活动,利用我方电信业者位在金门基地台的“溢波特性”,使用冒名申请的预付卡手机,不断转接发话及传送简讯诈骗,有关单位虽已要求电信业者关小基地台的发射强度,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基于我与中国并无邦交,查缉该地的诈骗集团也困难重重,电信警察只好变通,想出:既然从源头难以查缉,干脆就“断尾”以绝后患。

电信警察队已训练出一批菁英,经常性检视比对通联纪录,只要发现某些特定区域,有不正常大量发话及简讯传出,查证后发现只要是经由人头户申请的预付卡,立刻断话。举例来说,金门地区一天正常发话量一万五千通左右,曾有一阵子,每天发话量竟然超过三万通以上,电信警察队监控发现后,立刻针对上百支异常发话的电话,一一查询申请人身份,一查明电话是假冒人头申请的预付卡,即予断话。

此外,电信警察队多管齐下,最近也破获一个诈骗集团,利用虚设通信行的名义,大量向电信业者“传真开通”申请发卡,警方光在两家通讯行就查获四千多张不合手续申请的外劳预付卡,正准备供诈骗集团使用。

目前电信总局已正式宣布,4月1日起,将正式紧缩一般民众及外籍人士购买预付卡的数量,办卡必须双人双证件,以资证明互相身份;种种繁琐手续的目的,也是为了遏止预付卡泛滥的问题。

拥有百名警力的电信警察队从八十七年成军后,目前仍为任务编组,还不是常设单位,警力来源是由警政署各单位支援运作,鉴于歹徒利用高科技的电信犯罪手法日新月异,政府及警方高层也开始正视,未来将投注更多经费及人力,预计明年将把电信警察队法制化及专责化,让这个单位再不会因“妾身未明”,使得侦办刑案时绑手绑脚。

退费、中奖…老旧诈术 照样有人上当

〔记者张文川╱台北报导〕诈骗集团手法推陈出新,但其实,不少过去流行的骗招仍旧充斥社会,从未绝迹,从警察机关接获的诈骗报案中,可知诈骗集团使用传统老手法时,还是有人照旧上当受骗,故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仍然是第一时间防骗的不二法门。

手机简讯就是一种老手法,但是目前仍在“诈骗市场”上运作,最近警方受理的案件显示,以退费、中奖、金融资料外泄为饵诱人上勾的方法,仍有民众中计。

再者,与“缴退费、存提款”有关的单位,举凡国税局、监理站、电信公司、劳健保局、银行、金融征信中心,也仍然是骗徒冒充的对象,漫无目标大量发送,即使百发中一,暴利仍极为可观。

网路诈骗也还在大行其道,且“成功率”比简讯诈骗更高,每月报案受骗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这是利用网路交易漏洞,以假资料申请账号,在拍卖网站张贴物美价廉的商品,得标者汇款后却永远收不到货的骗术。

网路骗案,往往由集团操纵竞标热况、营造信用良好假象,手法不外乎买空卖空、或以高价品交换低价品,或将仿冒品诳称名牌货,瞄准网友货比三家不吃亏、贪小便宜的心态,引君入瓮。

而去年颇热的“你的小孩在我们手里”假绑票、真诈骗案件,最近在都会区,案件略有一点缓减,但值得注意的是,乡间中高龄低学历长辈受骗的情况仍屡见不鲜,疑为诈骗集团分析后特地挑地域、挑对象行骗。

冒充长年不见的国中小同学表示有急事调头寸,或来电要您“猜猜我是谁”再顺着口风搭话借钱的手法,警方现在也偶尔接获报案。

至于“你最近得罪人、有人出钱要断你手脚”的恐吓勒索诈骗法,似乎销声匿迹一段时期,警方研判歹徒也会考量风险,一旦被捕,恐吓取财的刑度较诈欺严重许多,乃弃而不用,但诈骗手法总是在人未有心理防备时出现,警方提醒民众仍得提防。

警方说,不少诈骗手法近两年在报端、媒体已经重复报导无数次,已被一般民众视为老掉牙骗术,但部分民众或因平时较少阅听媒体报导、或因一时情急不察、或因一时贪念作祟,而误信失金,对于这种再怎么宣导和提醒,仍有民众“不察”的情形,警方也感苦恼,只盼这类民众的周边亲友,能常常对其耳提面命,提醒小心至上的观念。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