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红》走出市场 第六代准备好了吗?

标签:

【大纪元4月15日讯】(据中华网4月15日报导)4月8日,贾樟柯的《世界》全球公映,成为他执导的影片中首部进入国内院线放映的作品。同一天,春秋院线与天天线上合作成立“60年代”导演博克社区,贾樟柯、路学长、王小帅、陆川、章明等10位第六代导演首次共同拥有了和观众直接交流的网路平台。

与此同时,路学长的《租妻》和章明的《怀孕》正在接受电影局审查,已经获得部分修改意见。更早之前,王小帅的《青红》获得审查通过,赢得了他从影以来第一张电影局颁发的“出生证”。
  
2005年,一起突围的“第六代”导演们,终于以集体亮相的气魄登堂入室。在历经了十年坎坷之后,摆脱“地下状态”的他们,也开始面临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在逐渐复苏的电影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终于摆脱“地下生活”
  
电影《世界》在北京举行的全球首映式上,贾樟柯的笑容很灿烂。同样兴奋的还有等待了12年的王小帅。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王小帅的影片《扁担•姑娘》曾经历过审片三年不过的“惨痛”经历,但这次《青红》则享受了9天两次审查的高效率。
  
路学长也觉得他们的生存空间已经比过去拓宽了很多,“我拍的电影,第一部审查了3年,第二部审查了3个月,第三部审查了30天。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导演们发现,他们和审查机构的矛盾并没有想像中激烈,甚至不存在本质上的冲突,只是有一些分歧,需要沟通来解决。
  
进入公开发行放映渠道的同时,第六代导演面对的投资方也发生变化。曾经执导《巫山云雨》和《秘语17小时》的章明坦言,不少第六代导演过去是通过亲戚朋友们东拼西凑,以拉赞助的方式获得投资的。比如王小帅拍《冬春的日子》时,就向摄影系的同学借了5万块钱。

而现在,一些有意投资文化产业的公司开始主动和“第六代”接触。对投资人负责,也逐渐成为“第六代”的共识。
  
面对市场“心里没底”
  
影片进入公开发行渠道后,“第六代”最需要尽快适应的,恐怕就是国内刚刚复苏、却远远不够成熟的电影市场。
  
首次直面大众,贾樟柯有“重见天日”的感觉。公映前,他在宣传上倾尽全力,几个月时间里跑了全国15个城市,可《世界》的票房并不理想。

而王小帅就坦言心里还没有底,因为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所以目前对票房只能抱着先试试看的态度。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以贾樟柯与王小帅为例,两人一向以实验电影的模式走自己的路。艺术概念与先锋思想,是他们行走江湖的利器;走出国门到海外电影节上去寻找买家,被当作收回成本赚回价值的最佳途径。

但是这种走街叫卖式的发行路数进入到国内主流院线之后,是万万行不通的。

由于缺乏国内市场的运作经验,第六代导演必须补上一课。正如贾樟柯所说,“拍摄工作完成后,我们要自己去寻找影片中能够和宣传、和大众、和商业紧密结合的点,并且加以开发。”
  
努力坚守“自我风格”
  
第六代进入市场后,他们是否会屈服于商业压力而放弃自我风格?面对疑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个人的艺术追求不会改变。

贾樟柯就曾明确表示:“请大家去看我的电影,我从来没有放弃我在电影中的坚持,贾樟柯的标签也不会被更换。”但是,坚持原则不等于放任自流,毫不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

路学长就说,导演必须有能力让观众耐心坐下来观看,否则一切都是白搭,“没人看的电影,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章明则认为,这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个人独特的艺术创作不能改变,但可以加入一些商业元素,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不背叛个人的理想。(记者余姝)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法国真实电影节于本月4日开幕 贾樟柯任评委
贾樟柯勇夺金伯爵 《世界》又在西班牙夺两奖
贾樟柯:我从不向商业妥协
贾樟柯操刀作词 赵涛演绎电影《世界》插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